放大圖片
■何志平介紹中國能源脫貧經驗。.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易)能源與人類經濟生活和社會發展息息相關,但現時全球尚有16億人仍在飽受能源貧困煎熬。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秘書長何志平,上周在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經社理事會)舉行2013年度屆會之際,在瑞士日內瓦向聯合國官員和非政府組織代表,分享中國農村能源脫貧經驗。
全球16億人在無電環境掙扎
何志平這次是應經社理事會邀請,出席經社理事會2013年度實質性屆會,並就可持續發展議題發言。他指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仍有約16億人口在無電可用的環境掙扎,約佔人類總人口22.5%,情況令人關注。他們大多生活在非洲、亞洲及拉丁美洲極端貧困的國家,也有不少處於發展中國家甚至發達國家電網未能覆蓋的邊遠地區。
中國農村沼氣供4,000萬戶
何志平分享中國農村能源脫貧經驗,包括每年逾5億噸可用農作物剩餘,以及逾10億噸可回收動物及禽鳥糞便,轉化為生物沼氣,為農民提供煮食、照明及取暖所需。在中國政府政策及資金支持下,2007年共建成2,650萬個沼氣池,為逾4,000萬戶家庭提供生物能源,惠及1/3農村人口(逾1.55億)。截至前年,中國年沼氣產量達160億立方米,約佔全國天然氣總消費量13%。
中國務實有序地發展適合地方情況的沼氣,不斷更新技術以獲取能源的做法,應可作為所有能源緊缺國家榜樣。而這並非整天幻想購買高科技以一勞永逸解決所有問題的政府可以做到,只有中央及地方上下一心,時刻將人民群眾生活需要放在首位的政府,才有希望實現。「畢竟,能源歸全民所有;使用能源,也是一項基本的人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