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大校園。資料圖片
文:星 池
天氣陰霾,迎面吹來一陣陣濕潤微風。手攜飽滿脹起的購物袋,由超級市場緩步回家。忽然,昔日畫面從心坎湧到眼前,憶及當年常提著食物或日用品,跨過香港中文大學的中央校園,踏上略陡的小路,然後步行一條下斜路,逐漸投入逸夫書院的懷抱,返回國楙樓學生宿舍。此段日子,可堪回味。三年住宿生活,學曉自理,事情須自行解決,是學識以外,習得的寶貴一課。也許,近日閱得父母接送大學生的報道,因而有感而發。常言道「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父母滿懷關愛,實無可厚非,卻無須過慮,讓子女能成長。最令人慨嘆的是,欣然接受家人管接管送的大學新生。
中大創校五十載,校慶活動浪接浪,電子郵箱常接相關的電郵。選讀中大,愛其環境秀逸,遊走建築風格迥異的大樓之間,綠意盎然。中大更實行本港學府之中獨有的書院制,所經歷的,別校學生難以體會。與今有別,回頭那些年,僅有崇基學院、新亞書院、聯合書院與逸夫書院此四間。學系內或全校活動,同學們良性競爭,友誼依舊,牽手進步。
此外,毋忘轉堂時搭乘學園校車的往事,地圖以外,還須備有校車時間表。中大校園佔地一百多公頃,依山而建,不時會遇上,在山上的新亞書院範圍內上堂,下一課便要到山麓的崇基學院講堂,此時須趕上校車,排隊等候者卻眾多,車廂亦總是滿。若目送車尾離去,便選出最近路線,借助大樓的升降機及長石梯,趕往目的地,暫且無暇細賞小橋流水,幽靜林木。中大校園的路徑,往往景致迷人,閑時宜漫步,賞花觀樹,看四季徐徐變化。
生活於學術氣氛濃郁的大學,學習知識外,重要是學習主動尋得知識。寫功課或撰小論文,可在寬闊範疇下自定題目,於無涯知識之中,撿拾感到有興趣的碎片,以喜愛的方式研習,搜集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從中獲益。多間富有特色的圖書館坐落校園各處,最常徜徉在新亞書院的錢穆圖書館,功課上或導修堂須參閱的書籍多放在此。也會到中央校園的大學圖書館查找圖書,在偌大館內,有熟悉的區域,數排常去的書櫃。餘霞滿天,夜幕未低垂,偶要乘校車往崇基學院,在牟路思怡圖書館翻動書頁。猶幸住宿,能隨心善用時間,看看手錶,再讀校車時間表,是時候踏橋而行,穿過未圓湖,在車站等候校車返回宿舍。
曾在課堂上,細聽教師分享年輕時隻身遊歷外國的經驗,揹起背包,沒跟旅行團,完全自主,近身感受當地的文化,學習語言。近年,興起短期遊學團,學生能擴闊視野實屬美事。惜舉辦者良莠不齊,經旅行社全程安排的參觀,學生未必能有深切體會。遊學團非人有我有的學習必須工具,家長宜量力而為。倘若眼光未懂放大,身在他國也是白走一趟。
記得那年甫進大學,已熟看校園地圖,查閱課室位置,揀選必修科以外的科目,編排時間表,讓一切順暢而有效率,更要辦理住宿手續及收拾細軟。皆因由自己處理,回首才略覺自豪。現今網絡發達,科技日新月異,指尖輕敲鍵盤或略掃手機屏幕,交通情況與大學地圖即盡收眼底,萬事較往昔清晰方便,資訊恍若放到面前,難道人們還要懶得信手拿來運用。
三年大學生涯,稍獲學問,成長不少。此際,帶點唏噓,縱然學制曾改,入讀大學的子弟比往時年輕一點,但未足十八,也夠十七歲,表格何須家人代填寫,何解父母沒陪伴便生怕迷路及遲到。碰壁令人增添經驗,是種閱歷。
大學生須學習自立,家長要學習放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