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外界關於李嘉誠從中國內地及香港「撤資」的傳言四起。李嘉誠接受傳媒專訪時表示,高賣低買本來就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但就全世界而言,從來沒有批評過我們撤資,惟獨香港傳言不斷,令人遺憾。事實上,將商人投資政治化對政府和營商者都不公平。李嘉誠反擊「撤資」抹黑,實際上是提醒社會不要將商人正常的商業行為政治化乃至邪惡化,避免投資被政治扭曲,這有利投資環境的正常化。
李嘉誠出售上海、廣州商廈被說成「撤資中國」,在香港曾經計劃出售百佳也被說成是要「撤資香港」。但正如李嘉誠表示,集團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業務,不管是在香港、內地還是外國,如果有價錢合理的地皮會繼續買,也可能會賣掉一些資產,或將資產上市,這都是正常的商業行為。百佳超市後來不賣了,也是因為價格不合適,以及有更好的打算。李嘉誠表示,如果地產價格太高,到老百姓買不起的時候經營就有風險了,他不會冒險去賺最後一個銅板。李嘉誠旗下集團今年出售了上海、廣州超過百億元的商業物業,以及香港部分資產,其背景是香港和內地一線城市的樓價都已經太高了,這與政治毫無關係。
最近李嘉誠收購的歐洲電信業務,有些原本就是和黃自己的業務。李嘉誠在2000年以高價出售多宗電訊歐洲業務,套現逾千億港元,2009年甚至將經營培育長達12年的Partner的51.3%股權用13.81億美元(約107.6億港元)賣掉了。正當人們以為和黃準備「撤資歐洲」的時候,僅僅兩年後,李嘉誠趁着歐債危機,又將Partner用1.25億美元(約9.7億港元)買了回來,這一手高賣低買淨賺了98億港元,這不僅是正常的商業行為,而且是一種商業智慧。
指李嘉誠「撤資」的傳言,充滿種種捕風捉影的揣測,有傳言指李嘉誠作為精明商人,已經預料到未來的政治動向和經濟前途。有傳言指李嘉誠作為港商,同時撤資內地和香港,是向香港回歸後惡化的商業環境,以及向香港特首梁振英表示不滿,而李嘉誠商業帝國的轉移是狙擊政治對手的利器云云。對此,李嘉誠用無可辯駁的數字反擊「撤資」抹黑,證實了所謂「長和系」撤資是天方夜譚,是一個大笑話。
李嘉誠表示,很關心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知道會議確定了經濟將更加開放的方針,提出要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國有資本收益上繳30%用於改善民生,這絕對都是好事。因此,他對內地地產市場仍然樂觀,只要價格合理會繼續投資。李嘉誠多次對香港和國家投下信心一票,這次李嘉誠反擊「撤資」抹黑,標誌着他再對國家和香港投下信心一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