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學生在課堂學習珠算。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報道,有1800年歷史的中國珠算被聯合國列入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昨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宣佈,正式批准中國珠算項目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下五去四,三下五去二,一去九進一……」這些珠算口訣相信不少人仍能朗朗上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本月2日至7日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第八次會議,審議包括中國珠算、韓國泡菜在內的31個備選項目。
曾列內地小學必修課
珠算是世界上最早的計算器,至今有為1800多年歷史。東漢末三國時期徐岳撰、北周漢中郎甄鸞注的《數術記遺》中就記述太一算、兩儀算、三才算等早期算盤。而對於上世紀80年代以前出生的內地人來說,珠算曾是小學必修課,小學3年級要學算盤,但到90年代,內地取消珠算為必修課。
內地教育界對於珠算應否成為必修課一直有爭議,一種意見認為,珠算被淘汰的命運已無法逆轉,因此沒必要學習;但另一種意見指出,作為中華文化一部分,珠算應有歷史傳承。而在2012年教育部公佈的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標準中,在一至三年級對於數的認識中增加了「知道用算盤可以表示多位數」的要求,但並沒有規定成為必修課。
靈活手部 助開發大腦
華東交通大學經管教授博士黎毅認為,大學沒有必要開設珠算課程,但是小學階段很有必要讓學生學珠算的,打珠算可以提高學生對數的認識,提高手的靈活性,對孩子的大腦開發有一定的好處。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羅焰表示,說珠算作為一種傳統文化,不應該被丟掉,學生們不一定要熟練掌握,但至少應該讓他們知道有一種叫做珠算的計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