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鄭新立參與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凸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新趨勢。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起草組成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近日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透露,籌備多時的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將在明年召開,未來中國城鎮化預計在三個層面鋪開,不再新建上千萬人口的超大城市,轉向發展以省會為中心的次區域城市群和以縣市為基礎推進就地城鎮化。鄭新立並預計,隨著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的推進,畸高的城市房價將逐步回落。 ■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
過去幾十年中國的城鎮化,正循著一條人口和資源不斷向北上廣深等超大城市聚集的道路推進。「上千萬人口的城市以後不能再搞了」,鄭新立形容,城市發展到上千萬人口就是「災難」,城市發展中相當多的問題都難以解決。
打破市區郊區壁壘
鄭新立還指出,由於行政分割和市場壁壘,城市與周邊地區的發展水平存在巨大落差,繁華都市被貧困地區包圍。在城市裡,人口和產業高度密集,土地、淡水等資源嚴重短缺,房價不斷攀升;而在臨近地區,經濟發展落後,投資嚴重不足,資源大量閒置,半小時車程之內房價相差十倍以上。以北京為例稱,四環以內房價每平米9萬元,但只需開車半小時到達河北香河、三河、涿州、淶源等地,那裡房價每平米才5,000元左右。
在鄭新立看來,只要把北京通州的地鐵、高速公路向東延長20多公里,就能打破市區和郊區、城市與周邊地區的行政壁壘和市場分割,讓勞動力的居住地和工作地可以在更大範圍內展開,讓城區過於集中的人口向周邊分散,不僅讓周邊地區發展起來,也可以徹底解決現在繁華的北京被周邊貧困的農村包圍的情況。
三大都市群撐經濟
鄭新立提出,未來城市化將分三個層面展開。第一個層面是在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和以京津為中心的環渤海,形成三大都市群,這三大都市群在未來十年內經濟總量將超過2萬億元,進而超越紐約都市圈和東京都市圈,在世界上也會排在前列。鄭新立認為,這三個超大都市群將是中國三大經濟支柱,帶動經濟發展,不僅是經濟中心,還將是科研中心、金融中心、交通樞紐等。
發展次區域城市群
第二個層面是以省會為中心形成「次區域城市群」,比如中原城市群、武漢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等目前都初具規模。鄭新立強調,未來在次區域城市群中,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將靠高速鐵路連接起來,進而實現一體化發展。
第三個層面則是以縣城為中心、小城市為基礎,就地城鎮化,吸引更多人向中小城市分散。發展中小城市,就是要解決中小城市生活成本低、但就業機會少,而大城市就業機會多、但生活成本高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