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畢琛明(右二)與社區的居民們圍坐在一起聊天。王宇軒 攝
2014年青島世園會主體部分在李滄區百果山舉辦,早在2011年,李滄區便開始集中開展28個城中村的改造計劃。坐落於百果山下、擁有500多年歷史的畢家上流村就是其中之一。村黨委書記畢仕俊既有告別落後的喜悅,也有對歷史的戀戀不捨。為讓居民不要忘掉他們祖先曾經居住的村莊,社區居委會決定選址復原9個自然村的模型,目前正在徵集農村的老物件。
拆遷補償 村民暴富
因舊城改造,畢家上流村村民2008年已轉為「市民」,從小在這兒長大、今年69歲的畢琛明家分到兩套房子,一夜成為坐擁百萬的「富翁」。畢琛明坦言,對現在的生活感到十分愜意,他每月都能領到地區養老金及社區的各類補貼,加在一起有5,000多元。
通過影像 留住記憶
然而一個500多年歷史的村落,不得不消失在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中,說沒有不捨也是不可能的。村書記畢仕俊有個想法,希望將來在新社區裡長大的年輕人,每人都能再到自己原來的村裡住上一晚,感受一下祖先們世世代代生存的地方。拆遷開始前,畢仕俊安排專業人員為這些村落拍攝了紀錄片、編寫了村誌,並給每家發一套。「希望通過影像,留住那些再也找不回的記憶。」
「百果山附近的村落,春節時村與村之間有敲鑼打鼓、扭秧歌互相團拜的習慣,由於籌建世園會,團拜已停了兩年多。」畢仕俊希望今年春節房子蓋好了以後還去團拜,「希望能給村民一個回得去的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