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肺炎鏈球菌威脅港童健康。資料圖片
公共衛生+今日香港+全球化
早前,本港接連有幾名小童因感染肺炎鏈球菌致死,其中一名女童由發病至死亡僅6天。有專家表示,入秋後冷鋒提早來襲,形成肺炎鏈球菌感染高峰期,即使2歲至5歲幼童已接種舊型肺炎鏈球菌疫苗,仍是高危一族。面對肺炎鏈球菌感染高峰期,政府如何向公眾發放公共衛生訊息?政府應考慮推行哪種保障公共衛生的政策?本文正嘗試探討這些通識科議題。 ■李偉雄 福建中學(小西灣)通識教育科科主任
議題探索:公共衛生(按教育局課程指引)
主題 1:對公共衛生的理解
探討主題:人們對疾病和公共衛生的理解如何受不同因素影響?
.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怎樣受經濟、社會等因素影響?
.科學與科技的發展怎樣影響人類對公共衛生的理解?
.處於不同文化下,健康資訊、社會期望及個人信念和價值觀,如何影響人們對公共衛生的理解?
主題2:科學、科技與公共衛生
探討主題:科學與科技在何等程度上可以促進公共衛生的發展?
.科學與科技能否為預防和控制疾病提供新的解決方法?
.社會各界、政府及國際組織在維持及推動公共衛生方面會面對甚麼挑戰?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新聞背景:當局全資助近萬童接種13價
針對肺炎鏈球菌疫情,港府決定為2歲至5歲高危病童及綜援受助兒童,免費接種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衛生防護中心透露,當中涉及近萬名兒童。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強調,現時市面有5萬劑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政府擬向藥廠訂購10萬劑,相信數量足可應付需求,市民毋須急於打針。
小知識: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是一種球狀的革蘭氏陽性菌。於1880年代已被發現能引致肺炎,亦是體液免疫研究的對象。肺炎鏈球菌會導致不同種類的疾病,包括有急性鼻竇炎、中耳炎、腦膜炎、骨髓炎、膿毒性關節炎、心內膜炎、腹膜炎、心囊炎、蜂窩組織炎及腦膿腫。由肺炎鏈球菌引致的肺炎在年幼或年長的人中最常見。
個人健康:權利或責任?
由肺炎鏈球菌疫情,我們可反思健康是權利,還是責任?
個人責任:身體屬於自己,個人應有自我保護的責任,相信大部分人都認同這個道理。反思是次肺炎鏈球菌疫情時,我們應在平時培養健康習慣,持之以恒,包括作息定時、適量運動、營養均衡等。此外,我們應盡力預防疾病,包括保持個人衛生和家居環境清潔、選擇接受疫苗或其他藥物預防疾病等。最後,我們應對影響自己健康的事宜表達意見,包括就接受疫苗、環境衛生等,向有關當局反映看法。
個人權利:個人在公共衛生事務上的責任亦有限制,須要政府參與,才能有效保障衛生。
首先是個人經濟能力。現代醫療科技的收費極昂貴,例如接受一次13價疫苗,動輒千元計,部分基層家庭可能因難以負擔,而被迫放棄接種。
其次,個人力量難以消除由群體引起的不健康環境因素,例如肺炎鏈球菌的傳播,個人力量根本無從制止。因此,控制疫情擴散須要政府介入,保障市民人身安全。
再者,港府須就公共衛生項目,與中央政府、其他省份衛生當局,以至世界各國及世界衛生組織聯繫。例如在發放及接收傳染病資訊方面,本港衛生當局與內地及世衛已建立廣泛的通報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