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學生:林倬綽
學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
我最喜歡的篇章是《城市與建築》,因為它敘述了港人的集體回憶─木屋區。這個篇章主要講述香港從木屋走到公屋的房屋發展道路,令我得知木屋區的成因─當年,內地發生國共內戰,大量同胞來港,由於政府未有安排棲息之所,部分人唯有在市區邊緣和山邊建造木屋。此外,由於當年缺乏完善的規劃,加上設計簡陋,導致木屋區出現極大隱患─火災。1953年的聖誕夜,本來是普天同慶的日子,石硤尾木屋區卻發生了大火,不但造成嚴重人命傷亡,更在一夜之間,超過5萬名居民無家可歸。
看這本書前,我並不了解香港的歷史,對以前的舊建築也十分陌生。幸好,本書的內容不太艱深,而且配上適量的舊照,令我彷彿進入了昔日的香港。當時的人,在作者的筆下,顯得格外親切,份外隨和。
我又沉思:我們這些新生代,自出生後便活在舒適的空間,可曾想過上一代的住屋煩惱?現在,大部分年輕人的衣食都很富裕,可能沒想過這個問題。但事實上,我們所獲得的舒適、安逸和幸福,都是上一輩辛辛苦苦打拚回來的。思想尚未成熟的我們,時常埋怨所得的不夠多,不斷向父母要求更多,以為是理所當然的,從沒想過「知足常樂」。
看完這本書,我終於明白這些道理了!現在的我,不敢再異想天開,更會珍惜所擁有的一切,亦懂得孝順前輩。我希望,其他年輕人也能看一看這本書,從而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中華書局總編輯李占領點評:上一代在物資缺乏的環境下,尚且能難苦拚搏,年輕的你豈不是更有條件去開創更好的未來嗎?成功與否只在乎勇氣和決心!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