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冀望中國動漫的蓬勃


放大圖片

■兒童喜愛的多啦A夢

有一種意見認為,雖然中日韓目前已經形成了東亞共同文化市場,但是近年來韓流所帶動的韓國文化的突飛猛進,尤其是在影視行業,似乎讓日本的文化傳播出現了弱化趨勢。但是刈間並不贊同這樣的觀點。

刈間指出,以韓流形式出現的韓國影視劇,在中國廣受歡迎,尤其是得到青年人的認同,這與中韓兩國社會相似性有關。他以愛情題材的影視劇為例,認為無論是中國還是韓國,青年人的戀愛、婚姻以及組建家庭,所遇到的障礙,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家庭和父母。因此,這一類的影視劇在中韓比較有市場。

但是在日本,雖然也經歷過父母干涉子女戀愛婚姻的時代,但如今青年人的戀愛婚姻已經和自己原來的家庭沒有太大的牽涉,自主性很大。因此,日本的青年人不會特別喜歡韓劇。但是,青年人始終有共同的心理和思維,因此韓國的歌手在日本又很受歡迎。

刈間說,東亞三國的文化市場格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韓劇在日本不流行,成為懷舊的象徵,但是在中國又很受追捧。仔細觀察,中日兩國的影視作品角色型塑上又有很大的共通之處。中國的男主角,其形象受到中國傳統戲劇的影響,有武生性質的專門表現動作、殺戮和英豪角色的飾演模式(如《三國演義》);也有小生型、以談情說愛為主的形式(如《紅樓夢》)。日本也存在同樣的情形,三浦友便是突出代表。英雄配美女,是韓國影視的一大特色。但是這一元素,在刈間看來,是來自美國等西方世界。因此,這種相似、相關、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文化格局,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

雖然中日兩國的影視角色,都有「文物分工」現象,但是刈間指出,當前的日本影視已經有了新的突破口。除了描繪個人成長的題材《小海女》之外,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描繪銀行內部勾心鬥角、反映社會經濟弊病的《半澤直樹》。因此,刈間個人很希望中國內地和香港能夠多拍攝反映社會尖銳矛盾的作品,呼應受眾的需要。

同樣道理,也可以適用動漫。動漫已經成為日本文化的代名詞。灌籃高手、多啦A夢、櫻桃小丸子,這一個又一個角色早已超越國界,成為國人的最愛。日本動漫的活力基礎究竟在哪裡?刈間認為,不少人追求動漫的革新,但是只將焦點放在技術層次上。日本動漫之所以成功,來自「描繪孩子自己的世界」和「人性」。

前者是傳統,動漫力求刻劃不受干涉的孩子的生活與世界;後者則來自對二戰的反思,呼應人性的訴求與現實關懷。

刈間表示,他非常期待中國的動漫能夠在九十後一代人,能夠創作出反映中國青年人自己現實生活與世界的動漫作品,惟有如此,中國的動漫才能繁榮蓬勃。他對此充滿期待。

相關新聞
「混合活力」與「微妙差異」 (2014-01-06) (圖)
冀望中國動漫的蓬勃 (2014-01-0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