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網絡上廣泛流傳一道「親情計算題」──假設父母再活30年,假如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每次5天,減去應酬、吃飯、睡覺等時間,真正能陪在父母身邊的大概只有約24小時,30年總共才720小時,差不多一個月。
這道題讓我想到了那些長年在外打工、眼下又徹夜守候一張回家車票的人們。一位務工者說,買不到票就在車站湊合一宿,明天接着買;另一位說,只能讓妻兒先回家,拿不到工錢,就不回家了。這樣的人,還有許多......
又到春運,又近年關。回家過個團圓年──多麼美好而單純的願望,卻究竟是從何時起,變得這麼難、這樣叫人心酸?
我不禁想對票販們和那些欠薪不發的老闆們說:當您算過這道題,再想想那些渴望回家團圓的人們,您心裏會是怎樣的滋味?
請留一張車票給那些長年離家奔忙的人們,因為在他們遠方的家裡,還有日夜盼兒歸的爹娘,還有時時想爸媽的孩子。
請不要拖欠他們付出勞動應得的血汗錢,因為在他們遠方的家裡,還有需要盡孝奉養的父母,還有嗷嗷待哺的兒女。
請不要讓團圓那麼艱難,別讓回家的路,那麼遠!
■本報記者 黃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