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日表示,2008年第四季至2009年有1000億美元流入本港,隨着美國退市而來的利率正常化,資金無可避免會流走。事實上,本港過去幾年經濟持續增長,但息率卻不正常地長期低水,主因是美國量寬政策所致。隨着美國退市啟動,利率漸趨正常化,將加大銀行體系的資金壓力,本港可能較美國更早加息,令樓市出現逆轉。當局須及早築好防火牆,加強銀行體系的風險管理,防止對金融體系造成衝擊。
本港近年經濟保持增長,勞工市場接近全民就業,資產市場暢旺尤其是樓價屢創新高,按照經濟規律,本港息率理應隨之上調。然而,在港元與美元掛鈎下,港息受到美國多輪量化寬鬆影響,熱錢大量流入、息率長期低水,變相對資產市場火上澆油。同時,在本港息率長期低水之下,亦吸引不少內地以及海外企業來港借貸,2013年香港貸款按年大增86%至792億美元,創紀錄新高,當中有70%是由內地企業借入。貸款比例大增,固然令銀行錄得可觀盈利,但由於資金使用較多,也令銀行流動性偏緊,加上美國啟動退市縮減買債規模,導致新興市場熱錢有撤出的趨勢。本港過去幾年大量流入的資金不排除有部分將會撤回美國,屆時銀行資金鏈可能面臨較大壓力。
應該看到,本港樓價近幾年持續飆升,與實體經濟嚴重脫軌,主要源於熱錢流入及息口長期低水所致。過去市場一般認為美國正式加息之日,就是香港樓市正式調整之時。如果本港加息早於美國,加上當局調控樓市措施的效力逐步展現,而房屋供應又於未來幾年大幅增加等眾多利淡因素夾擊,隨時令本已高處不勝寒的樓市出現逆轉。
在2008-09年期間,本港銀行就曾因為金融海嘯的衝擊而遭遇資金鏈斷裂的情況,銀行被迫加快要求借貸人還款,引發骨牌式金融震盪。鑑於過去幾年銀行在低息環境下不斷增大放貸,令銀行體系風險上升,為免重蹈覆轍,當局必須及早籌謀,向銀行引入更嚴格的資金要求及監管條件,加強對流動性及利率風險的管理,尤其是新批的房貸應適當調高風險系數。這既是防止財力不足人士冒險上車,也保證銀行本身的資金來源穩定。
(相關新聞刊A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