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廣盛)目前東涌西的發展一直落後於東涌的其他地區,逸東h的居民失業率一直高企,伸領綜援人數比例亦是全港公共屋h中的頭幾位。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及鄧家彪批評,政府在「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中卻沒有設法解決。他們認為,大型建設未必可以惠及基層市民,強調發展新市鎮不一定要「倒模式發展」,建議保留當地的本土風味吸引外國遊客,將其發展為另類的旅遊景點。
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顯示,東涌人口約78,400人,當中約七成人口為公屋住戶,集中於東涌西的逸東h;約三成為私宅住戶,集中於東涌市中心及東涌北如海堤灣畔、藍天海岸、映灣園等。普查又顯示,北大嶼山人口中僅得6,000人在同區工作,只佔當區勞動人口的13%,低於全港同區工作比例。有指當區勞動力未符要求,如英語水平不足,以致「東涌人出市區、市區人入東涌」,不少逸東h居民在搬進屋h才發現區內找不到工作。
保留本地風味可吸遊客
麥美娟及鄧家彪批評,政府一直沒有設法解決問題。他們認為,盲目地興建大型建設、商場未必可以惠及基層市民,強調發展新市鎮不一定要「倒模式發展」,「購物街、大型商場在旺角、尖沙咀已經有,香港的經濟可以向另一方面發展」。他們建議,以本土風味吸引外國遊客,因此在工聯會的方案中,計劃於新建的公屋、居屋下層可預留作特色街道商舖,如海鮮街、漁市場、假日農墟等,以配合保留下來的馬灣涌村,從而帶動現有馬灣涌村及地區經濟,擴延整個東涌的旅遊區域,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另外,麥美娟及鄧家彪又說,東涌西有不少古蹟群如東涌小炮台和東涌炮台都是法定古蹟;工聯會的方案提議政府完善東涌的單車徑網絡,建議興建東涌西沿海單車徑,連接至東涌現有的單車徑,再延伸至鄰近的侯王宮、牛凹等紅樹林及東澳古道(東涌至大澳),以發展香港的單車旅遊和歷史文化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