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王郁琦。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林舒婕 福州報道)對於今日舉行的「張王會」,兩岸學者均認為,這次會面是否能達成任何協議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建立一個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相互信任有了,便是水到渠成」。台灣政治大學張亞中教授指出,「張王會」是兩岸互信積累至一定程度的階段性成果,而廈門大學台研院政研所所長張文生認為,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將使未來兩岸將有足夠空間進行後續發展。
張亞中談到,「張王會」不僅在兩岸,包括美國、日本、東南亞等所有關切兩岸關係發展的國家都予以高度矚目,各界觀察重點皆在於「張王會」之後會不會有「習馬會」?兩岸是否可能因這項破冰行動加速融合?
「我相信大家都看到,兩岸學界對於『張王會』的功能指標與後續影響,同樣存在不同見解。」張亞中認為,這樣的歷史性會晤原本就存在各種可能。因此,毋須賦予太多不切實際的聯想,只需要清晰了解當前兩岸互信已達到的程度,在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建立起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後,充分發揮這一平台以及兩岸「兩會」的不同平台功能,未來兩岸的每一步就能邁得扎實穩定。
而張文生則認為,「張王會」體現兩岸政治互信達到一定基礎,並且取得較大進展。他指出,兩岸交往頻繁,而兩岸事務部門負責人直接接觸反映了在處理兩岸關係時「越來越嫻熟、自信」。而且有足夠迴旋空間以待後續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