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11年以來,新疆烏魯木齊市接連實施三個「民生改善年」活動,財政累計投入680多億元,分別落實了10個方面100件、12個方面120件和15個方面120件實事,小到市民「菜籃子」、開通BRT快速公交,大到「田字路」建設、「藍天工程」......一件件看得見,摸得着,感受真。民眾切實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烏魯木齊市委書記朱海侖表示,「民生關乎民心,民生關乎經濟,民生關乎穩定。對於民生項目,成本再高也要做。市委、市政府的目標就是要用辛苦指數換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數。」
交通提速 墾「田」為公
近5年來,烏魯木齊機動車數量以每年22%的比例高速增長,遠超過道路年平均增長11.1%的速度。為緩解中心區域交通壓力,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提出構建以外環路、河灘路、克拉瑪依路-南湖東西路高架為骨架的「田」字形快速路系統,形成城區南北貫通、東西互聯的橋路結合立體交通網絡,主城區「環+十字軸線」的快速路網骨架格局。
該項目成為烏魯木齊歷史上市政建設當年投資和規模最大的一項工程,因建設涉及面廣,影響面大,受周邊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很多道路需要全封閉施工。對於擁有60萬機動車輛的烏魯木齊,道路交通所承受的壓力前所未有。烏魯木齊市建設、交警、公交多部門團結協作,力保道路通暢,為田字路順利施工加油助力。為減輕交通壓力,2013年4月15日至9月5日期間,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封存50%的公務用車。
歷經199天奮鬥,田字形快速路網(一期)工程交付使用。「田」字形快速路網(二期)工程提上建設日程,與一期工程未涉及隧道工程建設相比,二期工程的規模約為一期的2倍,項目全長約20.77公里,新建隧道長0.73公里,新建、改建橋樑長20.04公里,全線涉及蜘蛛山隧道、克西路立交、西山路立交、雅山隧道、火車站立交、廣匯立交、蘇州路高架等多個重要節點,施工難度更大。
萬名建設者僅用211天就圓滿完成了常規情況下3-4年的建設任務,實現全線通車,使城區道路通行能力增加30%,並一舉創造了十二項烏魯木齊市級、自治區級甚至整個西部地區的工程建設之最。
「田」字路是烏魯木齊市民快捷出行的夢,是中國夢,也是發展夢。愛國愛疆、團結奉獻,「田」字路建設實現了提前通車夢想;勤勞互助,開放進取,田字路建設中體現了新疆速度,詮釋了新疆效率,「田」字形快速路網系統的建設,圓了烏魯木齊各族民眾快捷出行夢,讓夢想成真,讓民生實惠,讓幸福來到。
「菜籃子」唱響幸福歌
烏魯木齊地處祖國西北邊陲,由於自身「大城市、小郊區」的特點和自然氣候、地理環境影響,本地蔬菜遠遠不能自給自足。尤其到了冬季,蔬菜供應80%都來自內地。由運輸成本加大造成的蔬菜價貴,以往只能由市民「買單」。
作為解決市民「菜園子」和「菜籃子」比例嚴重失調問題的重點民生工程,社區蔬菜肉食品直銷點的建設在2011年被列入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改善民生12個方面100件實事當中,至今已連續實施三年。每個蔬菜直銷點的建設,政府給予10萬元補助;每個牛羊肉直銷點的建設,政府給予4萬元補助。
截至目前,烏魯木齊市政府對社區蔬菜肉食品直銷點的建設投入已經超過1.17億元。全市722個社區中已有480個社區有了蔬菜肉食品直銷點,基本形成涵蓋全市的蔬菜副食品直銷網絡體系,日均銷售蔬菜115噸;其中有80個直銷點銷售平價牛羊肉,日均銷售牛羊肉共計10.3噸。每到逢年過節,社區蔬菜肉食品直銷點還擔負着投放政府儲備肉菜的任務,踐行着「便民、利民、為民」的服務宗旨。
伴隨着社區蔬菜肉食品直銷點的完善,制約直銷點的規矩和制度也在完善中。2012年4月,《烏魯木齊市社區蔬菜副食品直銷點規範要求及服務標準(試行)》出台,從菜品、貨品結構、服務項目、價格管理、質量管制、計量管理、衛生管理、安全管理、店面管理、人員管理、核算管理、服務管理等12個方面,對直銷點管理進行了規範要求,實現了直銷點運行「標準化」。
2013年4月,經歷多次修改的《烏魯木齊市社區蔬菜肉食品直銷點管理考核細則(試行)》出台。按照這個考核細則,直銷點蔬菜經營品種不少於25種,並對其中15種大眾蔬菜實行目錄管理,銷售價格嚴格按照一級批發市場淨菜價格加價不超過10%銷售,並設專區銷售,保證不斷檔、不脫銷。直銷點羊肉零售價格,嚴格按照當日屠宰廠出廠均價基礎上加價不超過5元/公斤銷售(分割肉除外)。直銷點牛肉零售價格,嚴格按照當日屠宰廠出廠均價基礎上加價不超過3元/公斤銷售。烏魯木齊市還建立了市、區、街道(管委會)、社區四級直銷點監管機制和不定期跟蹤考核通報制度予以監督。
老舊社區煥新生
烏魯木齊市老舊社區主要集中分佈在天山區、沙依巴克區等老城區,這些區域曾經是烏魯木齊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於受當時各方面的種種局限,老舊住宅社區無論在公建配套設施的規劃設計、建設標準方面,還是在管理模式、運作機制方面,都無法滿足首府居民日益增長的住房需求,大部分社區規劃建設年代久遠,多為獨樓或場院規模普遍較小,道路場地狹窄,社區內基礎設施配備不完善,設備陳舊老化,長期無人修繕、無人管理,環境髒亂,社會治安差,人居環境與新建社區形成強烈反差。
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對老舊社區改造工作高度重視,將無物業管理老舊社區改造和實施管理服務工作列入為民辦實事工作任務。2011年,天山區、沙依巴克區、新市區、水磨溝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照市區兩級財政1:1配套資金的方式,對5個城區的9個老舊社區開展改造試點工作,改造面積15萬平方米,改造資金約0.4億元。
2012年,在取得一定改造經驗的基礎上,按照「以獎代補」的方式對天山區、沙區、高新區(新市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米東區51個老舊社區實施改造,改造面積55萬平方米,投入改造資金1.4億元。
2013年,烏魯木齊市又對933個無物業管理老舊住宅社區實施改造,總建築面積671萬平米,改造資金約18.24億元,涉及60個街道,374個社區,惠及近10萬戶家庭、30萬人口。
改造後的社區,居民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公共基礎設施進一步優化升級,存在多年的建築節能、管線改造和環境整治等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隨着烏魯木齊老舊社區改造工作的有序開展和全面推進,越來越多的老舊社區居民感受到了「幸福來敲門」的喜悅。
政府買單 文化惠民
近年來,烏魯木齊市加大對文化設施的投入力度,22個鄉(鎮)、73個街道(管委會)、747個社區、174個行政村基層文化設施實現了全覆蓋。同時,打造了「天山放歌行」、「社區公益電影放映」、「中老年藝術節」、「天山讀書月」、「文化講壇」等一批品牌文化活動。
2012年,烏魯木齊市出台了《烏魯木齊市、區(縣)人民政府購買文化惠民演出暫行辦法》,並將文化惠民演出連續兩年列入「為民辦理120實事」重點工作當中。文化惠民演出由市、區(縣)兩級人民政府購買,按照「演一場補一場」的原則,對專業藝術院團予以補助。《辦法》還對市、區(縣)兩級政府購買文化惠民演出的場次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並將場次落實情況納入市、區(縣)文化工作目標考核,進一步健全了市、區(縣)兩級人民政府購買文化惠民演出工作機制。
由政府購買文化惠民演出,鼓勵各類專業藝術院團送演出到基層,讓各族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高品位的文藝演出,從中感受到現代文化的魅力。
與此同時,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還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着力構建普惠型、全覆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目前,全市各級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全面進入了免費開放時代,面向廣大市民提供「零門檻」優質文化服務。
「烏魯木齊市文化中心」、「烏魯木齊文化產業園」、「7坊街創意產業集聚區」的建設工作也在全面推進中。其中,由大劇院、音樂廳、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書城)、規劃展示館組成的「烏魯木齊市文化中心」將在3年內建成投入使用。中心場館建成後,大劇場將可容納1600人,能滿足國內外大型歌劇、舞劇、音樂劇、歌舞、戲劇、戲曲等舞台演出以及大規模文化藝術展覽的需要。小劇場和音樂廳分別能容納800名和1000名觀眾,主要用於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和各類音樂會的演出。
而圍繞一體多元、融合開放的文化內涵,以文化創意產業為核心,以傳媒出版業、影視製作業、演藝娛樂業、動漫遊戲業、工藝美術業為重點,以會議展覽業、旅遊文化業、印刷廣告業為輔助的「一核五重三輔」區域綜合文化產業園區,則要打造成全疆現代文化產業引領示範基地,用文化凝聚人心,用文化振奮精神,用文化提升城市整體素質......
2014年是烏魯木齊第四個「民生改善年」,市委市政府確定了今年改善民生10個方面100件實事,其中促進就業和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方面共有15件,包括安置城鎮就業7.8萬人,創建充分就業社區40個等;實施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方面5件,包括新建各類保障性住房12000套,實施棚戶區改造6000戶等;穩定物價和加強物業市場管理方面6件,包括完成儲備蔬菜5萬噸,肉類2700噸等;改善交通出行方面12件,包括建設BRT7號線、新開通3條公交線路等;治理大氣污染方面10件,包括實施烏魯木齊縣燃煤鍋爐天然氣改造項目;優化城市環境方面18件,包括對全市89條次幹道、支路巷道出現的坑槽、花磚缺失、井蓋破損等情況進行整治等;發展教育方面11件,包括全市中小學運動場標準化率達80%以上等;發展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事業方面10件,包括舉辦展覽展示、文藝演出330場次等;加快推進農業農村工作方面9件,包括建設12個農村幸福互助院等;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方面4件,包括加大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力度等......同時年度計劃投資901億元,計劃實施重點建設項目289項。確保民生不斷改善,努力打造新疆引領之地、首善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