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葉臻瑜 廈門報道)原本只差「臨門一腳」的兩岸服貿協定,經由近日的「佔院風潮」而陷入僵局。不但難以在當局預計的6月底前通過,也使得馬英九餘下兩年的執政之路更加艱難。有台灣學者直言,短期內「不看好」兩岸能回到之前的有序協商談判狀態。
研究兩岸關係的台灣文化大學中山所教授蔡逸儒說,此次學生衝擊事件對兩岸互信的傷害是顯見的,接下來的「貨貿協議」甚至是更進一步的後續商談都有可能因此停擺,「服貿不行,貨貿更別提,原定4月來訪的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也推遲行程,甚至兩岸兩會(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的工作都可能舉步維艱。」
「馬英九執政以來的最亮眼成績,莫過於兩岸關係。」台灣時事評論員鈕則勳指出,如果服貿遲遲不過,而2016年的台灣大選在即,接下來馬英九的執政路可謂是壓力更大,「服貿已從風險演變為兇險了,如果無法解決,那麼馬英九的政績和歷史定位就無從體現。」他認為,未來兩岸任何一項協議,馬英九應該把工作做得更細密,最大程度化解社會疑慮。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麟徵指出,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讓台灣全面對接體量龐大的大陸市場,原本開了「好局」。但服貿的無限期拖延,增大了台灣在接下來的區域經濟中的參與難度。張麟徵對服貿可能進入實質審查(逐條審查)的前景也感到悲觀。
她認為,「如果說此前衝擊『立法院』的學生還擁有一定的『同情票』,那麼23日全然脫序的衝擊『行政院』行為,反而讓挺政府、支持馬英九的言論形成了氛圍。」他直言,現在是馬挽回輿論主導權的最好時間,在此契機集結力量,就有望能鞏固支持服貿的基本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