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6人奪邵逸夫獎 得主年齡新低


放大圖片

■楊振寧(中)表示,亞洲區科研較外國遲起步,雖已急起直追,但與外國幾百年的發展比較,仍有距離。左二為楊綱凱,右一為陳偉儀,右二為邵逸夫獎基金會主席方逸華。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44歲美科學家夥兩英學者 測量星系獲天文學獎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第十一屆「 邵逸夫獎」得獎名單昨日揭曉,6名科學家分別獲天文學、生命科學和數學科學獎。日本科學家森和俊和美國科學家彼德.瓦爾特發現「內質網未折疊蛋白反應」一同獲頒生命科學獎,兩人發現負責生產蛋白質的內質網內,其中如同感應器的信號分子(Ire1)能自行修復和停產「壞蛋白質」,此機制有助研發治療腫瘤和糖尿病等疾病的藥物。至於歷屆以來最年輕得獎者、美國科學家丹尼爾.愛森斯坦聯同兩名英國科學家,為測量星系大尺度結構特徵作出貢獻,獲天文學獎。

9月頒獎 每項獎金780萬

由邵逸夫獎基金會支持的第十一屆「 邵逸夫獎」頒獎典禮將於9月舉行,昨日率先公布得獎結果,共有6名得獎科學家獲獎,每個項目的獎金為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來自日本的森和俊與美國的彼德.瓦爾特,於20年前發現內質網未折疊蛋白反應傳播途徑,說明細胞如何因應壓力產生信號和進行調控。

揭示內質網機制助醫糖尿

邵逸夫獎理事會理事陳偉儀介紹指,蛋白質由人體細胞內的內質網製造再輸出細胞外,如生產的蛋白質出現錯誤,將導致生產不平衡或阻塞生產線等問題,繼而引起不同疾病,嚴重可致癌。兩名得獎科學家卻發現「未折疊蛋白反應」,即一條由細胞調節內質網內生產蛋白質的信號通道,當信號分子(Ire1)感應壞蛋白質於內質網堆積,便會啟動修復系統,令內質網蛋白質生產恢復正常,揭示內質網內的基本機制,為理解多種疾病如腫瘤、糖尿病、脂肪肝、神經退行病變及炎性疾病等提供了科學基礎,有助預防及針對研發治療藥物。

現年44歲的美國科學家丹尼爾.愛森斯坦是歷屆最年輕的邵逸夫獎得獎人,他與兩名英國科學家約翰.皮考克和肖恩.科爾同獲天文學獎,以表彰他們在測量星系大尺度結構特徵上的貢獻。其測量包括重子聲振盪和紅移空間扭曲,有關結果足以對宇宙學模型作出約束。

邵逸夫獎理事會理事及評審會副主席楊綱凱形容,上述測量可說是「全球最古老的考古學」,追溯13.75億年前宇宙大爆炸至今,以及宇宙大爆炸發生往後40萬年的重子聲波密度起伏,從而得出兩者之間膨脹的比例。有關發現對了解宇宙將來的發展有幫助,例如推論宇宙膨脹的速度和宇宙的組成等。

美科學家獲數學科學獎

另一美國科學家喬治.盧斯蒂格則獲數學科學獎,他在代數、代數幾何和表示論作出基礎性貢獻,並結合各科解決古典問題,展現數學美妙的新聯繫。

過往邵逸夫獎得獎人大部分均由英美科學家包攬,連同今屆得主在內,只有4名來自亞洲的科學家曾獲獎。邵逸夫獎理事會理事及評審會主席楊振寧表示,亞洲區科研較外國遲起步,雖已急起直追,但與外國幾百年的發展比較,仍有距離。他又指,邵逸夫獎以科研成就為頒獎的標準,從不考慮得獎人的背景。

日科學家因成就得獎

楊振寧表示,亞洲很難把西方幾百年的發展壓縮成四五十年內達成,因此這次再有亞洲人得?已不容易,「今天亞洲的自然科學發展程度、進度不是非常慢,而是應該是非常快。這一次在生物方面,我們有一位日本的科學家得?,他是第二個日本人得邵逸夫獎。我想大家都知道,在今天中國跟日本關係不好的時候,我想我們所做這個措施代表邵逸夫獎,絕對是拿科學的成就作為唯一的標準。」

相關新聞
民怨聲中港鐵加價3.6% (圖)
特首:做好旅客需求管理 (圖)
工務小組通過「一爐」撥款 (圖)
新疆公審暴恐犯 3人判死 (圖)
和田搗截恐襲 拘5人繳逾噸炸彈
切斷暴徒聯繫 和田暫停微信QQ
衝撞中國船 越漁船翻沉 (圖)
馬老,一路走好! 澳門各界深緬馬萬祺一生貢獻 (圖)
綜援翁為6,000元亂鎚殺妻 (圖)
深嚴查違規粵港跨境車 (圖)
亞太十大富豪 超人四叔呂志和列三甲 (圖)
6人奪邵逸夫獎 得主年齡新低 (圖)
京建新機場 京津冀一體化提速 (圖)
中美諜戰升級 銀行棄用IBM伺服器 (圖)
華北迎最強40度高溫 (圖)
殺人魔父母跪歉 求官速判死 (圖)
戰爭私有化 僱傭兵威脅全球
歐盟峰會料施壓 放寬緊縮解困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