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一般員工對工作的看法是工時愈長代表愈認真。在這種工作文化下,部分員工為了避免較上司早下班,放工後仍留在公司。然而,這種不利身心健康的企業文化不單對股東、僱主、僱員毫無益處,更有可能帶來員工生產效率下降及優秀人才離任等反效果。
近年有愈來愈多企業明白到「工作及生活平衡」的重要,致力推行各項不同措施。當中有不少企業更在辦公室增設娛樂設施,以提升員工士氣,減低工作壓力。另外,亦有不少企業提倡更富彈性的工作模式,例如與員工共同商討工作時數和日數,讓員工可以管理個人工作時間,以切合自己的需要。然而,這些企業所提供的措施,又是否真正奏效呢?
有社會人類學家便曾針對全球一百名上班族研究。其報告指,較遲生兒育女並需要照顧家中長者的上班一族,屬於「三文治」階層。由於他們承受的壓力極大,所以部分人士無法在工作上發揮最佳表現。
彈性上班提高生產力
另外,上班地點跟員工的工作表現亦有莫大關係。若員工每日需要花一兩小時乘車上班,對他們的生活質素和工作效率會有負面影響。因此,企業若能減少員工工作時間並提供彈性上班工作模式,可為其帶來提高生產力、增加士氣、減少員工缺勤及流失率、提升員工忠誠度,並鞏固作為良好僱主地位等具體利益。
總括而言,僱主有責任為員工提供健康工作環境,讓員工可以在複雜的事業與家庭、個人興趣與人生目標等問題上取得平衡,有效分配時間。機構的領導者,則有責任樹立楷模,採納健康的工作模式,以確保員工能夠跟隨這種模式工作。■雷格斯亞太區財務總監 約翰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