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長沙市天心公園。
「努力讓市民出門可見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美景。」是長沙市委、市政府向700餘萬市民許下的承諾,為兌現諾言,從2014年2月起,長沙正式實施三年造綠大行動,推進「綠色城市」建設。行動時間剛過半年,造綠成效就已初顯。今年5月21日,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易煉紅對「綠色城市」建設進行現場觀摩時表示,「一個城市一個地方,真正綠色起來之後,自然變得寧靜起來,自然變得有靈氣,自然變得很秀美,所以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讓長沙城更加綠起來,更加美起來。」■香港文匯報記者 姚進、李青霞 報道
打開衛星地圖,現在的長沙城滿眼皆綠:河西金環立交橋西北側的連片綠意,環繞嶽麓山印染開來的大片蓊鬱,橘子洲頭圈圈層層由南至北的濃綠,河東湖南省博物館、烈士公園、海洋水生動物館連線連片的城市綠洲,四方社區公園、勝利村社區公園、九道灣社區公園等城市公園星羅棋佈......
走出戶外,現在的長沙城身邊即綠:西下長(沙)張(家界)高速進嶽麓,途徑麓谷大道,大道兩側筆直堅挺的銀杏樹排排站立,杜鵑、月季、海棠亭亭玉立,綠樹成蔭、花香彌漫將柏油路的炙熱消褪,帶來陣陣清爽。在麓谷高新區工作的吳小姐,是這一變化的見證者,她說:「雖然以前麓谷大道兩側也有樹,但都比較矮小,不像排排的銀杏樹這麼大氣、漂亮,有辨識度,現在一到這裡,就知道麓谷大道到了。」 東出黃花國際機場,驅車進入人民東路,道路兩側雪松、水杉林立,茶花、臘梅點綴其中,放眼望去,一條花香樹綠的綠色通道向前鋪成。人民東路在開挖修建時,建造者們就特別注重依山就勢,保護原有生態環境,人工造綠和自然風光相融合,使得貫通機場市區,充滿鳥語花香的人民東路,成為了「省門第一路」。
現在的長沙城,行走駐足,睜眼見綠:沿瀟湘路一路往北,上萬株水杉、杜英、玉蘭等喬木整齊排列;原本塵土漫天的雲棲路,自種植了大型喬木,山茶、紫荊、梅花之後,就成了沿線居民散步休憩的好去處。湘府西路林蔭大道新種植的銀杏,東塘立交橋水泥墩上新圍的「綠裙」,韶山路沿線牆面、裙樓樓頂新植的綠意,無不讓置身其中的長沙市民,睜眼就能見綠。一位在東塘立交橋處等紅燈的司機說,「連水泥墩都變綠了,打這以後在此等候紅綠燈的心情都要好上幾分了呢。」
好一幅林中之城的秀美畫卷。
建全國生態環境最好城市
時間回溯到一年前,2013年6月20日,德國柏林「聯合國可持續城市與交通柏林高層對話暨2013全球人居環境論壇」上,長沙市一舉奪得「全球綠色城市」的桂冠,與其共同斬獲該獎項的僅有葡萄牙歐利亞斯和日本橫濱兩座城市。這是對長沙人民多年來建設「綠色城市」、「兩型社會」的最高褒獎。
在給予褒獎的同時,老天似乎也在時刻考驗茬o座城市。同年六月底,長沙迎來了為期45天高溫無雨的日子,氣溫之高,時間之長,均破多項歷史紀錄。同時也對這座城市的生態環境產生重創,市區多處綠化帶植物大面積發黃枯萎甚至死亡,原本就存在「晴天灰,雨天泥」的路段,情況更加惡劣,甚至有蔓延之勢。加之全國愈演愈烈霧霾灰霾天氣的侵襲,讓秀美星城也蒙上了塵埃。為配合品質長沙、兩型社會的建設,「綠色城市」建設應聲上馬,一道道綠景就此展開。
長沙市園林局副局長李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將通過『綠色城市』建設,對長沙市的主次幹道、出入城口進行綠化提質,對中心城區(街景)進行增綠,對社區、城郊進行綠化建設,此外,還將建設城市公園、城市健身休閒綠道、環城生態綠化等,計劃到2016年,建成區綠地率達35%,綠化覆蓋率達4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平方米以上,努力把長沙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生態環境最好的城市之一。」
林中建城 景中塑市
造綠大行動的號聲一響,長沙市各個區縣都動了起來,從上到下積極應戰,一場造綠戰役就此啟幕。
據統計,2014年,長沙市計劃新增綠地面積600公頃,其中新增公園綠地面積200公頃,建設區域性公園10個,林蔭停車場20個,林蔭廣場10個,立體綠化10萬平米。
路在景中
夜間的一場暴雨將整個長沙城沖刷的乾乾淨淨,清晨燦爛的陽光普照大地,韶山-五一十字路口處紫紅的矮牽牛、火紅的象牙海棠愈加嬌豔,道路兩側高大的香樟樹翠綠欲滴,綠化帶中修剪工整精美的灌木與之交相輝映,在人行道上還可以看到三三兩兩坐在大樹下閒聊的市民。年近半百的費先生告訴記者,「最近長沙的變化特別大,新添了好多綠色。不僅韶山路,芙蓉路也有很大變化,以前的樟樹換成了銀杏樹,感覺漂亮多了!」
高層銀杏樹造型整齊,中層山茶樹錯落有致,底層草皮一片新綠......踏足提質改造一新的芙蓉中路,呈現在記者眼前的,是一條綠意盎然充滿層次感的林蔭大道。在這裡,人行走在林蔭下,車穿梭在綠海中,「路在景中」的卷幅就這樣鋪成開去。
芙蓉中路提質改造項目是開福區「精美城區建設年」七大工程之一的靚麗工程,從今年初開始實施,北起伍家嶺,南至八一橋,全長3.5公里,總投入2950萬元,目前已完工。施工中,在原機非隔離綠化帶種植銀杏、茶花樹等大型喬木,取消原有綠籬,鋪設草坪,其中,新增來自「銀杏之鄉」徐州的銀杏560株、茶花591株、紅葉石楠806株,鋪設草皮2.1萬平方米。開福區園林局工作人員介紹,芙蓉中路綠化帶底層的草皮屬於「兩季型」,即使在冬天,也將保持一片綠色。
人行畫中
周末攜三五玩伴,快樂騎行在光明村,邀親朋出行,放飛風箏體驗望城美景,已成為長沙市民的一種新時尚。而這一新時尚就是「綠色城市」建設給望城區帶來的成效之一。
雷鋒的故鄉--望城,因地處河西,長沙東北部,生態基礎較好,加之決策者大力宣導「植樹就是儲蓄、造林就是造福、綠化就是文化、增綠就是增壽、生態就是生命」的綠色生態理念,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促進下,望城成為長沙一道俊秀的風景線。
目前,東湖濕地公園、谷山體育公園、望城市民文化公園、八曲河城區段景觀等重點綠化工程建設正在強力推進,金星大道、雷鋒大道、普瑞大道、黃金大道等12條路域整治綠化提質已全面完成,5萬餘平方米的美女櫻、石竹、矮牽牛等時令花草已栽植入土,58萬餘平方米的金雞菊、硫華菊、波斯菊等花草也已播種。到2016年末,望城區將新增造林綠化面積66000畝,森林覆蓋率由32.77%提升到35.88%。
安家園中
到2016年,在大河西這片湘江新區,市民或將看到500米出行半徑內有一片城市綠地或濕地、1公里出行半徑內有一個城市公園或城市廣場、5公里出行半徑內有一座森林公園或大型休閒公園的綠意格局。
被市民稱為河西主幹道的楓林路(麓景路-三環線)在今年2月份前道路兩側沒有綠化,中間隔離帶也僅有較矮的灌木雜亂生長。「這和湘江新區的新城形象太不匹配了。」市民郭先生如是說道。造綠大行動開始,經過3個月的提質改造,這裡成了一條撐天的綠色走廊:道路中央隔離帶和道路兩旁,一棵棵10餘米的銀杏樹矗立,稍矮點的本土欒樹則佔領了離地面6-8米的中部空間,下部的茶花、櫻花和桂花又為這濃綠增添了一抹柔美,而杜鵑、紅花峇黖奶S豐富了底部景觀。
今年以來,湘江新區新建山體公園、濕地公園、城市公園、生態綠軸等生態景觀項目40多個,新增湖泊水域6000畝,新增城市綠地120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57%,城市人均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
詩意棲居
「以前這裡是一條臭水溝,我幾乎從不到河邊來。現在公園建成了,經常帶茪p孩出來逛逛,臭水溝變成風光帶。」這說的就是雨花區曾臭名昭著的「圭塘河」。現在在圭塘河生態景觀一期公園裡,市民們可以漫步在栽滿香樟、銀杏、桂花、樸樹等植物的林蔭道上,可以騎行在沿河特製的塑膠自行車道上兜風;可以在綠草覆蓋的河堤邊,通過巨幕電視屏看世界盃,也可在疊水平台上走近圭塘河,享受這片綠帶來的寧靜。
嶽麓山下,湘江河畔的岳麓區,安享得天獨厚山水洲城之秀美,造綠行動的全面啟動和階段性勝利,讓「山水洲城」的生態優勢得以全面凸顯。有網友留言稱,「麓谷公園的夜景最具代表性,尤其是剛下過雨的晚上,空氣清新,流光溢彩,仿若仙境。」這似仙似幻的景,讓岳麓區的人也愈加靈秀起來。
易煉紅表示,「實施造綠大行動,關乎形象,關乎民生,關乎每一個長沙市民的生活,對群眾的承諾必須不打折扣的兌現,要讓在長沙市工作生活的人,每天都能感受到身邊靜悄悄的發生喜人的變化。下一步,要堅持把『綠色城市』建設與『暢通城市』、『清潔城市』、『靚麗城市』以及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建設有機結合,讓城市綠起來、美起來,讓品質長沙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得以充分展現。」
目前,長沙正在綠化升級的快車道上前行。有人預言,如果長沙的林蔭大道計劃,綠色城市建設這些行動、規劃都能順利實現,那麼長沙將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生態環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未來的長沙在決策者的大智,民眾的共心,所有人的砥礪前行下,一定會以更加生機勃勃的姿態迎接四方來客,詩意棲居的生活也將與之共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