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7月20日,「2014綠色中國環保成就獎」組委會,就本屆唯一獲得兩項殊榮的于翔女士,保育的冰島老寨「鈞翔號」古樹茶山做出實地回訪。經鑒定,于翔女士保育行為真實有效,冰島老寨古茶樹山區做到可持續發展,於7月24日「綠色中國」雲南行座談會授予「香港國際環保證書」,「鈞翔號」也成為雲南第一家有資格被授權「香港國際環保證書」的茶企業。■香港文匯報記者 霍蓉/文、圖
連日來的超級颱風「威馬遜」威脅整個雲南,引發的暴雨導致山體滑坡泥石流不斷。「2014綠色中國」組委會,授權香港環境保護協會主席樊熙泰,聯合國規劃基金會亞太區顧問張逸堅、香港文匯報副總經理張錦川組成回訪組。他們冒着數不清的泥石流塌方,繞過危機四伏的山路,到達雲南臨滄雙江勐庫鎮,對本屆獲獎的于翔女士的冰島老寨古樹茶保育區進行回訪。
暴雨中,回訪組到達冰島村,考察粗製、晾曬、茶區及茶農家等地。泥石流導致整座山村全部停電,全組人點着蠟燭在伙房中聽述于翔的保育工作。粗製所裡,新鮮古樹茶葉鋪滿地面。「溫度一定要夠,一定要聽到劈裡啪啦的聲音」于翔親自示範「殺青」,「以前在山裡學習,手指頭都是燙起水泡」,「殺青,一定要做好,這個環節非常重要」她拿起地上鮮葉講述只採一葉三芽,同時,科學養護莖非常脆,輕一掰可折斷,並無障礙的展示整個晾曬工藝。後來到與于翔結緣的80旬老太家,本報記者看到,老太家人的生活已經改善,用上防盜門、玻璃窗和太陽能,老太才見于翔,便一把把她抱住,太想念了。兒媳說,今年收春茶,老人惦記于翔來。問起于翔,老人激動地說她,好,一百個好。環顧四周,兒媳解釋,06年與于翔結緣,全家8口人生活都變了,現在住的水泥房子都是有了于翔來才蓋的,全家住上新房,她也是茶農,于翔對她們很好......隨後,樊熙泰、張逸堅、張錦川還對于翔冰島老寨古茶樹的生存、茶農的收益、製茶工藝上進行了詳細了解,一致認為于翔在山區的保育行為真實有效。
回訪至夜晚才結束,來的路已被暴雨沖斷,沒有電,山裡一片漆黑,只能選另條塌方的路下山。雨沒停,山體垮塌了,泥石流在流淌,山體石塊墜落車頂不禁令人毛骨悚然,不少彎道已沖為水潭,亂石堆夾雜樹木擋住去路。回訪組,只能挖機開路,送油車跟隨,經歷10小時驚險路途,完成此次回訪。
樊熙泰:于翔所做的公益事業真的非常棒
香港環境保護協會主席樊熙泰說,「這是我最有特色的臨滄冰島的考察經歷,這次也是,我人生中唯一最驚險的考察,因為在這條保育古茶樹考察的路途上,我們遇上了暴雨與數不完的泥石流、塌方,就在我們面前也有近距離遇到多次泥石流。我還以為,這是我為香港環境保護協會最後一次的環保任務。」
「就在我們整隊人員安全回到城市時,我頓時感受到,于翔在8年前,道路環境比現在還要差的時候,她已單槍匹馬的進山出山,在冰島保護古茶樹群,維護少數民族農民利益。我們不要少看于翔女士這麼苗條,她已經在偏遠的農村,做了多年上山下山對古茶樹的保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她也把公平的收益給到農民,這樣的方式,在國外叫公平貿易。」
「我自己也去過農村做保育和農民做交流,知道要得到農民的信任,需要投放很長時間。現在,看到于翔女士與村民能保持那麼好的關係與互信,能看到她投放了很多的感情與時間。」
他說,「于翔謝謝您與我們同生共難,帶我們安全回來,您在冰島所做出的公益事業真的做得非常棒。」
張逸堅:于翔把自己的生命和古茶樹連到一起
聯合國環境規劃基金會亞太區總顧問張逸堅先生看來,臨滄冰島的古茶樹是上天給的資源,古茶樹也是有生命的,你對它好,它也會對你好。于翔,對古樹的感情已經超越環保,她把自己的生命和古樹接在一起。她是骨子裡想要去保護。
那一夜,回訪組車深陷在滑坡的水潭,等待救援時去到最近的茶農家。在茶農家,于翔看到茶農的茶有問題,便對他無私的教導,還把自己長年積累摸索出來的經驗技術無償全部教授給茶農,這樣的行為,讓張逸堅很佩服。「因為,不是所有茶農,對養茶製茶技術都有傳承。于翔的教授很在理,我看到了茶農整個態度的改變,由內而生的產生敬畏。」而且「教會一個茶農,會對她的茶企業形成一個壓力,但是她沒有這麼想,而是認為,我們要一起好,這樣的概念很棒。」並說「開發必須適可而止,保育不僅僅是能力而是全力。」
于翔:保護古茶樹希望獲得國際組織幫助
于翔很感慨,「雲南是我的第二故鄉」。綠色中國」組委會的回訪,讓她看到了希望,代表了「綠色中國」大會的真實性和嚴肅性。「香港環境保護協會的樊主席、聯合國規劃基金會亞太區顧問張逸堅先生,香港文匯報副總經理張錦川都走進了冰島村。在面對泥石流、滑坡、暴雨的10個小時裡,大家同生死共患難,讓她非常感動。當時,水把他們的車淹沒了,聯合國規劃基金會的張先生鞋子被水沖走。每個人一把水一把泥時,大家態度還是要走一起走。」她看到了每位領導人金子般的心。
于翔說,「古茶樹是世界的,人類的文化遺產,環保的背後,有很多讓人憂心的問題」,「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她希望通過各位領導及國際組織的幫助,找出自己在環境保護上的發展道路,打持久戰。
一線採訪 權威報道
「綠色中國環保成就獎」作為由聯合國環境規劃基金會、中國環境保護協會、香港環境保護協會、澳門環境保護協會、台灣環境保護協會5家機構聯合主辦,兩岸三地多家環保組織協辦的有權威性的評選。自2010年舉辦4年以來,把《香港文匯報》作為大會指定的唯一合作媒體。
《香港文匯報》作為香港社會綜合性主流大報,創刊以來「文以載道、匯則興邦」的理念,見證新中國誕生和發展的歷史,獲得香港及各界肯定認同,以「一線的採訪,堅定鮮明的態度,及時準確的報道」保證新聞報道的權威性、影響力、準確性、深刻性。同時,每日33個海(境)外版,發行200萬份,有「海外華文媒體合作組織」70多家華文媒體成員遍及世界五大洲,讀者遍及世界五大洲,發行網覆蓋全球華人社會,總人數超過600萬,是極具影響力和公信力的華媒旗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