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8月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國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救災機制邁向成熟理性


放大圖片

■在魯甸縣龍頭山鎮,隨處可見可愛少年兒童的身影。這些正在經歷災難的少年兒童,正是明天建設新魯甸的希望。 新華社/中新社

香港文匯報雲南魯甸災區報道 在經歷了汶川、玉樹、雅安、昭通彝良等重大地震之後,這一次在雲南魯甸地震救災期間,大量高科技尖端器材首次投入協助救災工作,再加上指揮系統合理的調度、科學的施救、充滿人性的關懷,使中國科學救災往理性成熟又跨前了一步。

10分鐘軍方出發

此次地震,魯甸很多受災的村莊均分佈在大山之中,通行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但地震發生後,從地方到中央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地震發生後僅僅10分鐘,第14集團軍地震應急救援隊115名官兵就攜帶應急救援裝備緊急馳援災區。隨後,震後第3天,就有近萬部隊官兵展開地毯式搜救。

地震後,中國地震局立即啟動地震災害應急II級響應,4日早上又將響應等級提升為Ⅰ級;國家減災委、民政部緊急啟動國家Ⅲ級救災應急響應,雲南省減災委、民政廳啟動Ⅱ級救災應急響應,緊急調運救災物資進災區;第一時間成立魯甸「8.03」地震抗震救災指揮部。

一系列的動作,為災區的救援贏得了寶貴時間,很大程度上減低了此次災害帶來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尖端器材齊上陣

地震發生後,所有抵達震區的救援機構,並沒有盲目地展開人海戰術,一些先進的設備或儀器紛紛用上,在有限的時間內科學施救。

中國地震局調集了全國最優秀的地震分析專家,結合先進的科學儀器,作出科學研判,為救災做了明確指引。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在災區組織多架無人機、測繪應急監測車等設備,製作完成雲南魯甸地震後首批高分辨率的影像圖。解放軍、武警、消防等救災部隊,從小到探照燈、淨水設備,大到重型挖掘機、舟橋搭建設備,一應俱全。武警部隊更是首次運用四旋翼無人機等高科技裝備抗震救災。在災後第2天,部隊的6架直升飛機就參與救災,緊急轉運重傷病員。

合理調度保通暢

地震後第2天,抗震救災指揮部合理調配救災資源。交管部門上路進行疏通,在通往重災區的主要路口進行交通管制,優先保證應急車輛和救災物資運輸車輛的通行。同時,指揮部還通過新聞發佈、網路、短信等方式,及時通報相關信息,避免災後謠言四起,而即時發送的災區氣象信息,也為救災和災民自救提供了較大幫助。設立多個志願者服務點,引導民間救援隊錯開時間、錯開區域開展救援。

同時,電力、通訊等應急保障也在震後第一時間展開。

全方位醫治身心

為第一時間搶救傷員,在震中設有臨時醫療點。重傷員通過救護車、直升飛機進行轉運。魯甸及昭通甚至昆明的醫院均早早做好應急準備,設立地震專區,及時收治傷員。部隊也將野戰醫院搬至災區,協同當地醫院進行傷員醫治。全國各地調集的醫療專業人員也趕赴災區,開展救治。

為做好受傷民眾的心理安慰,雲南團省委還組織了義務獻血、醫療協助、親情陪護、心理干預、自護教育、愛心捐贈、物資保管與分發、網絡輿論聲援與尋親等九類志願者,進入災區向災民提供心理支持。

截至2014年8月7日,國家、省級、軍隊、市縣醫療機構共派出救援隊75支,醫療救治車輛 239輛。

相關新聞
救災機制邁向成熟理性 (2014-08-08) (圖)
震區校園又成焦點 (2014-08-08)
特寫:有水有飯 才有家的感覺 (2014-08-08) (圖)
美媒:中國調兵救災神速 (2014-08-08) (圖)
機械挺進堰塞湖 擬堰底挖槽洩流 (2014-08-08)
災村少年石砌「SOS」求救 (2014-08-08) (圖)
災區啟動防疫 阻結核病流行 (2014-08-08) (圖)
傷亡統計(截至8月7日19時) (2014-08-08)
微信刪除封停百餘公眾號 (2014-08-08) (圖)
「國十規」要點 (2014-08-08) (圖)
「朋友圈」整風適逢其時 (2014-08-08) (圖)
「國十規」無礙個人信息自由 (2014-08-08) (圖)
專家解讀:「國十規」無礙個人信息自由 (2014-08-08) (圖)
話你知:微信每日活躍用戶1億 (2014-08-08) (圖)
甘家寨滅村 50人活埋 (2014-08-07) (圖)
震區路難行 救災大考驗 (2014-08-07) (圖)
中士遇惡浪生死未卜 (2014-08-07) (圖)
中央救災資金加碼16億 (2014-08-07)
2.4噸流感疫苗運災區 (2014-08-07)
中行捐款500萬救災 (2014-08-0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國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