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香港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學生指理念不明拒「人去我去」


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林心澄)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正煽動罷課,宣稱是對人大常委會關於行政長官普選決定的抗議,根據其初步計劃,將於本月22日發起大專院校學生罷課一星期。有見不少大學生對罷課反應冷淡,學聯會員之一的港大學生會,昨發表宣言試圖為行動造勢,揚言罷課是「對政權的最後警告」,同時威脅下一步會作出「接踵而來的抗命」。但有學生認為,仍未能理解罷課的理由及背後理念,無法妄下判斷,不會輕易決定參加罷課,絕不能「人去我去」。

港大及中大日前先後舉行了開學禮,不少學生都對罷課反應冷淡,質疑部分同學的政治訴求與大學課堂並無關係,亦有人認為應和平理性表達訴求。上述兩個學生會近日隨即以不同方法希望為行動造勢,其中港大學生會的宣言引用校訓「明德格物」,鼓動學生「在香港命運轉捩點,不能袖手旁觀」,又指罷課是「對政權的最後警告」,下一步將是「接踵而來的抗命」。而中大學生會昨日傍晚舉行論壇商討罷課,約有200人出席。

關於具體罷課日子和地點,港大學生會會長梁麗幗及中大學生會會長張秀賢昨日表示,會於本星期六與學聯罷課委員會商討。學聯副秘書長岑敖暉則指,有院校學生建議在罷課首天一同舉行誓師大會,但亦有院校建議各自舉行活動,學聯亦正構思將罷課的誓師大會或期間活動,在院校以外地方包括添馬公園等舉行,以博取更多公眾留意。

公開信迫陳新滋支持

近日各院校回應罷課時都表示尊重學生的表達自由,部分則提醒指課程設有出席率及考試的要求,學生需要留意以免影響學業。港大學生會梁麗幗前日在電台節目中也表明,罷課屬於「不合作運動」,不應要求校方於出席率及學業分數上作配合,而大學是否支持亦非重點;事實上,該會昨日的宣言提到希望各院校教授不要處分罷課學生時也用上「懇請」字眼,態度尚算負責任。不過,部分大學生卻拒絕承擔個人行為可能引致的後果,要別人全盤遷就。其中浸大學生會前晚向校長陳新滋發公開信,將校方對罷課所作的「同學未經批准而缺席某一學科課堂超過15%,將不能參加該科考試」的回應,上綱上線為「威嚇」及「向同學施壓」,竟要求校長「公開表態支持學生罷課」,並誇口要發動同學就此「向校方施壓」。

校內討論氣氛不濃厚

其他大專院校學生方面,昨舉行開學禮的琤芮瑊z學院,企業管治課程新生梅同學表明罷課作用不大,自己不會參與,「社會上已發動一連串的行動,但中央立場依然堅定。罷課作用不大。」他又認為「佔中三丑」「做唔到洁v,討論「佔中」多時,依然是目前這個局面,故學聯都不應再插手鼓吹罷課。有學生則表示,校內的討論氣氛不濃厚,自己亦很少跟朋友與家人討論罷課,認為先要清楚自己立場才參與罷課,絕不能「人去我去」。

追求學業勿浪費時間

睆牏u商管理學系新生阿米亦指,不會參與罷課,「我會做好學生本分,有更重要的事值得我去做。」他覺得罷課浪費時間,現在所追求的是學業成績的進步。同系的康同學就覺得,學生應該留意時事,但自己仍未能理解罷課的理由及背後理念,無法妄下判斷。

相關新聞
調查報道:學聯反對派關係大起底 (2014-09-05) (圖)
參加「補選」用捐款私聘女友 (2014-09-05) (圖)
中大「罷課論壇」叫囂焚黨旗 (2014-09-05) (圖)
各界批反對派煽罷課害學生 (2014-09-05) (圖)
睆瑄j調不隨意改堂遷就 (2014-09-05) (圖)
學生指理念不明拒「人去我去」 (2014-09-05) (圖)
換位思考更知人大決定是精品 檢視心態看國家發展道路模式 (2014-09-05)
特首辦各界:肥彭荒謬 (2014-09-05) (圖)
彭定康干預香港事務事件簿 (2014-09-05)
《環球時報》社評:對抗者不堪一擊 (2014-09-05)
「三違反」元兇又搞破壞 「賊喊捉賊」 (2014-09-05)
李少光:人大決定為港民主邁步創條件 (2014-09-05) (圖)
何濼生:一人一票有進步 施永青:民主進程突破 (2014-09-05) (圖)
劉兆佳籲反對派與中央重建信任 (2014-09-05) (圖)
范太籲宣洩後冷靜討論政改 (2014-09-05) (圖)
王欽敏:政改一步步走免動盪 (2014-09-05) (圖)
梅州聯會挺決定落實普選 (2014-09-05) (圖)
政經人語:政壇中人:反對派可綑綁通過政改 (2014-09-05)
肥黎後補證明 圖為長毛李卓人開脫 (2014-09-05)
中央是最堅定和最大的「民主派」 (2014-09-0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香港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