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4年前廣州亞運會的比賽情景仍然浮現在腦海之際,剎那間,4年一度的亞運會在本周5又在韓國的仁川揭幕。相信由這天開始到10月3日,香港及亞洲國家的體壇焦點都會放在仁川亞運會上。
香港人近年愈來愈喜歡韓國,特別在本地媒體上,經常會提到韓風襲港等形容字眼,當中最大的韓風,相信是韓國的電視劇集、歌曲和歌星、韓國美食等等。而這股韓風也同樣吹到中國和台灣。
其實,體育的韓風也很厲害,近年在國際上發揮大影響力的當然是韓國的女子職業高爾夫球手。而冬季奧運也出現了世界級的花樣滑冰明星。這股影響力也是多得韓國政府在過去30多年來對體育運動的投資。到了現在,也證明了當時的領導人選擇了投資體育運動是明智的。踏入21世紀,韓國在國際的影響力也不斷增加。相比之下,曾經在上世紀70至80年代在經濟領域和體育競技常常處於亞洲領先地位的日本卻持續不振。就以在亞運會上的表現,金牌榜始終落後給中國和韓國,以上屆廣州亞運為例,日本取得48面金牌,比第2名韓國的76面,少了28面之多。遇上韓國的仁川是今屆主辦的城市,所以日本應該無望可以超越這名強勁的對手。
韓國自從在1986年首次舉辦亞運後,今次已經是第2次舉辦亞運了,比亞運金牌榜一哥的中國也多出一次舉辦亞運會的紀錄,中國雖然有足夠的能力再辦亞運會,但近年國家領導層似乎想減慢舉辦國際大型運動會的趨勢。因此,這也難以估計甚麼時候中國會願意第3次接辦亞運會。事實上,相比奧運會,亞運會的影響力遠遠較低,我認為中國要辦的,應該考慮再辦奧運會。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系教授鍾伯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