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琳 北京報道)中國官方近期公佈的一系列經濟數據,各大指數均出現放緩或下降,經濟下行壓力再現。對於中國經濟是否會「硬着陸」,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昨指出,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中國經濟要「硬着陸」。學者則認為,經濟增速放緩加大了政策放鬆壓力,在定向寬鬆之外,全面降準或降息的可能性進一步提高。
8月經濟意外驟冷,包括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消費等在內的諸多經濟指標全線下滑。數據的差強人意引發了外界對中國經濟放緩,甚至「硬着陸」的憂慮。
對此,沈丹陽昨表示,中國現在的GDP已是全球第二,經濟增速能保持7%以上已經很了不起,這在全世界是沒有幾個經濟體能夠實現的。他認為,從投資、消費、就業、出口等指標看,中國經濟目前正處於一個平穩發展階段,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中國經濟要「硬着陸」。
中金:結構調整致使減速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則指出,當前經濟增速放緩實際上是結構調整帶來的陣痛之一。其中,工業增速放緩的根本原因是房地產市場調整帶來的固定資產投資全面放緩。房地產市場調整對土地出讓金收入的拖累作用顯現,嚴重依賴土地財政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放緩難以避免。
此外,彭文生認為,消費零售增速放緩主要由於通脹回落,實際增速小幅回升,環比動能保持穩定。投資放緩、消費復興,未來經濟結構調整將持續。
隨着經濟下行壓力再現,「強刺激」的猜測四起。市場對貨幣寬鬆預期逐漸升溫,不少機構認為第四季度或打開降息窗口,為經濟增長托底。
對於可能出現的政策調整,彭文生表示,在定向寬鬆之外,全面降準或降息的可能性進一步提高。
花旗:內地明夏前減息3次
花旗銀行分析師 沈明高等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指出,8月份經濟數據表明定向寬鬆政策無法抵銷房地產市場造成的拖累,預計中國央行明年上半年將減息三次,每次降息25個基點。該行並把2014年中國GDP增速預估從7.5%下調至7.3%;2015年預估從7.1%降至6.9%。
不過,摩根大通認為,儘管8月數據疲弱,中國政府近期還沒有流露會放寬宏觀政策的跡象。政府將更依賴結構性改革支持經濟增長,並非依靠刺激。值得特別關注的領域包括:體制改革(如放開政府管控、允許私人資本進入國家壟斷行業);減輕企業稅負及行政性收費;減少企業、特別是小企業的融資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