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廣東報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書香之城 魅力海島 陽江拓文化旅遊 軟實力助力經濟騰飛


放大圖片

提起陽江,你會想到「中國最美海島--海陵島」,想到「中國刀剪之都」,想到馳名中外的「風箏節」,想到「南海I號」。顯然,陽江的美景,陽江人民的智慧與巧手早被賜予傳世美名,給每一個來此的遊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而,陽江並不滿足於現狀。舉辦南國書香節,落實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礎文化建設,建立便民文化服務體系......陽江正從細微處著手,欲以文化軟實力將一個全新的書香之城、美麗海島展示在世人眼中。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璐

建文體設施網絡

助推城市發展

去年,陽江人均GDP達到42000元,成為粵東西北率先實現人均GDP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城市,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經濟發展的同時,陽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發展軟實力。陽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袁古潔表示,要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提高陽江文化軟實力,要讓文化成為城市真正的靈魂和根。袁古潔指出,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將帶動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而這正是陽江文化發展的巨大空間,是提高文化軟實力的主要著力點。

鑒於此,今年陽江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域出發,組織實施重大文化發展項目,相繼建成了陽江市美術館、陽春市圖書館綜合樓、陽西縣林德宏美術館、陽東縣圖書館和文化館綜合大樓,以及體育活動中心、水上活動中心、帆板訓練基地等大型文化體育設施,形成了以市為龍頭,以縣、鎮和村為基礎,以民間個體為補充的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體育服務網絡。

同時,陽江也注重舉辦群眾文化活動。南國書香節、文化節、風箏節、開漁節等文化節氣氛熱烈、萬人空巷;「陽江文化大講壇」、「厚德善行講堂」吸引上萬市民前往取經;社區文化室和農家書屋成為老少聚集的好地方;「陽江好人」、「好市民」評選激發群眾爭做好人、接力善行......越來越濃郁的文明氣氛、文化氛圍,增強了陽江人民群眾的文化自覺,成為「崇文修德、善行陽江」的現實版本。

辦書展

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記者在今年「南國書香節暨第三屆陽江書展」瞭解到,陽江除了展銷近年來新出版的圖書和文化用品外,還重點打造了漠陽文化展示和交流平台,展銷陽江的漆器、風箏、根雕、雅石和收藏精品;開設藝術長廊,重點展示陽江本土藝術家的書法、美術和攝影作品,組織本土藝術家現場揮毫活動;通過相關元素的展覽,彰顯陽江「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詩詞之市」、「中國風箏之鄉」、「廣東音樂之鄉」等城市名片;舉辦「陽江歷史文化名人展」、「南海I號」元素展、科普知識展等,激發廣大市民瞭解家鄉、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高尚情懷。

「南國書香節是陽江市委、市政府的重點文化惠民工程,也是陽江市文化名城建設的一個重要文化品牌。」袁古潔指出,通過舉辦書展活動,「快樂閱讀、崇尚知識、書香飄漠陽」已逐漸成為陽江市民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發展旅遊業

聯合港澳開發黃金旅遊帶

在發展文化之餘,不可不提的當然是陽江的旅遊業。近年來,陽江市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以建設「國際休閒旅遊度假勝地」為目標,全方位營造良好的旅遊大環境。旅遊業已成為陽江市重要支柱產業。當前,陽江市正積極謀劃香港、澳門、珠海、陽江四地海上資源聯合開發,致力打造珠三角海上黃金旅遊帶。

「中國旅遊城市非常多,但像海陵島這樣的美麗海島不可多得。」香港中國旅遊協會秘書長陳立志指出,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香港和陽江的距離將縮短至3小時左右,這將有利於香港遊客前往海陵島觀光旅遊。「希望香港和陽江加強交流,陽江根據市場需求,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濱海旅遊產品,從而吸引更多港人到海陵島遊玩。」

據瞭解,享有「東方夏威夷」之稱的海陵島碧海藍天、沙質潔白、空氣清新,全島綠化覆蓋率達到96%以上,海水水質、島內空氣、噪聲三項主要環境保護指標均達到國際一類標準。島上擁有眾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被譽為「海上敦煌」的「南海I號」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宋太傅張世傑墓、明清時期海防古炮台、靈谷廟、新石器文化遺址等一批名勝古蹟,讓海陵島充滿神奇的歷史和文化色彩。

此外,海陵島每年舉辦的陽江市旅遊文化節、南海(陽江)開漁節等大型節慶活動,展現了宋文化、海洋文化、蛋家文化的精粹,形成了海陵島濃郁而又獨特的文化風情。首批國家級中心漁港閘坡漁港、首批國家級海洋公園、國家水下考古基地、國家沙灘排球訓練與比賽基地等一批「國字號」品牌也專屬這裡。

海外華媒陽江行 歎海絲之路故事悠長

由海外華文媒體合作組織、廣東省旅遊局、省新聞辦及香港文匯報廣東分社聯合主辦的「海外華文媒體廣東行」活動抵達陽江,近30家海外華文媒體高層來到風光旖旎的海陵島,探訪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瞭解「南海I號」的打撈過程,以及這條古沉船背後的故事。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副館長楊楨傑介紹,「南海I號」是一艘南宋時期的木質古沉船,沉沒於廣東陽江市海陵島東南約20海裡處,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宋代船隻。也是中國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文物儲存最多的遠洋貨船。整船文物預計達到6萬至8萬件,「南海I號」最終出水,其價值和影響力可與敦煌莫高窟媲美,不亞於西安秦始皇兵馬俑。

《國際日報》集團董事長助理張春梅既震撼又激動,「南海I號」提供了非常難得和富有價值的實證,可以說它全面詮釋了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歷程,是當之無愧的「海上敦煌」。

海外華媒組織秘書長、《香港文匯報》社長助理施倩表示,「南海I號」的發現無疑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大實物見證。如何解決「南海I號」古沉船文物打撈起來後收藏、保護、研究和展覽場館等問題,以及推動文物保護及考古學,尤其是「海上絲綢之路學」的研究,並以此帶動當地旅遊產業的發展,是廣東省建設文化大省和陽江市創建歷史名城的重要內容。

相關新聞
書香之城 魅力海島 陽江拓文化旅遊 軟實力助力經濟騰飛 (2014-09-29) (圖)
弘揚禪宗文化打造宜居旅遊城 依託產業升級譜寫發展進行曲 (2014-09-2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廣東報道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