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各種運動場地中,足球場的使用率經常高踞榜首,根據康文署的數字,其轄下足球場的使用率,在過去的一年是百分之百。由於多人訂場使用,過去亦曾經出現訂場黨,令到一些不願意額外支付代訂場費的人士,減少成功訂場的機會,就此康文署亦積極相應地改變他們的訂場和使用場地規則來堵塞這個漏洞。
鑑於足球場使用率高,而球場數目有限,康文署和一些私人球會或學校近年都相繼積極考慮鋪設人造草,主要目的不是節省成本,而是增加球場的使用時數,因為天然草需要較多的時間去保養草地質素,相比之下,每天可供使用的時間較人造草少。
另一方面,面對全球龐大市場和生意利益考慮下,人造草供應商不斷向各國用家推廣他們的產品,同時為了要得到國際足協的支持和認可,願意給予國際足協龐大的贊助費用,好讓人造草獲得各大職業球會的信任,並且可以能夠合乎資格的舉辦國際足球賽事。為了進一步取代天然草市場,人造草供應商也不斷研發和改良人造草的物料和鋪設方式,現時已進入到第四代,而康文署轄下屬於第三代的人造草場已有20個,相信未來這個數字會繼續增加。
我本身雖然較喜愛天然草場,但卻不反對人造草場的加入,因為在那塊人造草的壽命(一般約十年)的可供使用時數會較天然草場多(且天然草場在適當維修保養下可繼續使用超過十多年)。然而,我關心的是人造草場所使用的化學材料,包括第三代草場使用的含鉛毒素的膠粒對使用者,尤其是兒童及青少年,以及環境帶來不可彌補的影響,因此政府、球會或學校在考慮鋪設人造草地時,應同時做好這方面的風險評估,以免只為了短期的使用率,而要使用者及環境付上長遠的代價。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系教授 鍾伯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