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如果你問十位家長:「你願意支持你的小朋友在完成初中或中學階段投身全職運動員訓練嗎?」相信超過半數的家長表示不願意,因為他們始終擔心其子女長遠來說不能以運動員作為職業。最保守的還是希望他們最少也得完成大學,才可以保障他們在社會的競爭力。
此外,父母和運動員都承認運動員一般都是付出的比得到的多,而且運動生涯短暫,如果在運動黃金時間未能取得應有的收入或回報,到退下來的時候便得不到保障。而且,需要轉型到其他的職業也需要較長時間,開始時收入也可能較低,對生活保障不足。
日前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透露說,曾經在國際賽事取得佳績的運動員在通過審核可獲得一筆最多40萬元的退役轉型的資助。對一些全情投入比賽和訓練多年,並且多次為香港在國際重要比賽中取得佳績的運動員來說,這筆不多於40萬元的類似退休保障費用實在不多,可謂聊勝於無,而且這筆資助已經等了多年。
記得早在2005至2006年期間,政府當時正積極檢討給精英運動員的訓練資助,當時我和體院的同事已向政府的負責官員積極的建議設立運動員退休保障計劃,而且我們亦為此作出一些實質的建議,包括考慮運動員全職訓練和比賽的年期、比賽和訓練的表現、在國際大賽取得的成績等作為考慮運動員最終應該獲得的資助數額。當時我們也用黃金寶和李麗珊這兩位被認為屬最頂級的運動員來套入這個公式計算,以得出這個級別的運動員在退休時可以得到的資助保障,而當時我們的計算認為應得150萬元。對我們認為屬於香港頂級的運動員,退休時可以領取的150萬的退休轉型或保障資助是否合理,相信大家心中有數。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系教授鍾伯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