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葉劉淑儀認為,通識科內容流於表面,「製造」了一批只有口號、沒有理論的學生。她強調這批評早幾個月前已提出,並非因為「佔領」行動。圖為兩名學生行經金鐘「佔領區」。 曾慶威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連嘉妮)香港中學通識科的設計和作為必修科的地位,近日再引起討論。行政會議成員、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昨日指出,目前通識科課程設計欠佳,學習內容流於表面,製造了一批只有口號、沒有理論的學生。她強調這批評早幾個月前已提出,並非因為「佔領」行動,學生也可從其他科目學習關心時事及分析能力等。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認為,從考評局的通識科報告對法治的解釋,足以證明通識科考試的答案欠質素,建議通識科變成選修科。
葉劉淑儀昨日接受網上傳媒訪問時指出,目前的通識科十分膚淺,「可能目前的通識都有其好處,但考慮時要同時考慮其壞處。如果好處只是令學生關心時事,但壞處卻是沒有基礎下去了解時事,不懂中西經典,那就很膚淺。就算要了解民主,都要學習西方民主理論和基礎,了解他們的成功之處,不能只是口號式的民主。若是這樣,香港只會製造一些只有口號卻沒有基礎理論的學生。」
葉太強調改動不涉政治
她反問,若說要「公民抗命」,「有多少學生或老師看過已故美國學者Henry David Thoreau所寫的《Civil Disobedience》?」
她強調,任何學術、學科都不應因為政治理由而改動,而她反對目前香港這種通識科,是基於學術原因,因這會令學生受到的教育愈來愈低。「很多老師跟我反映,學生的數學能力都低了很多。我不是以政治作出發點,我是以教育作出發點。我數個月前已說通識科應該選修。我已說了很多年,數個月前亦已寫了文章。」
不應設課本 培養真正思考
曾在美國留學的葉劉淑儀認為,香港的通識科是「A貨」、假的通識,而美國所有中學都要讀通識科,包括科學(生物、物理、化學)、數學、歷史(美國史、世界史等)、文學;到大學時,所有學校都有必修通識科的要求(General Education Requirement),當中都要必修該範疇的「經典」(書或文章),明顯跟香港的不同。
她表示,曾跟學者討論過這個問題,該學者認為,通識科不應該有任何課本的,令學生不用太辛苦;補習社也無法預計到題目,才真正可以令學生思考。
她又說:「香港的通識科,很多家長不喜歡,目前必修科包括通識,而除了4科必修科外,學生通常選擇兩科他喜歡的,或容易的,而較少人會選理科,連較深入的數學,如M1、M2都較少學生選修。在這個規則下,很多學生的知識水平都降低了;同樣地,如中西史、中英文學等亦少了學生修讀。」
關心社會 讀中史也可以
被問到若通識被列作選修科會否令學生減少關注社會,葉太反駁指,不一定是通識科才可以令學生關心社會,因社會有不同議題,就算讀中史也可以。她補充說:「同樣地,所謂通識能訓練分析能力、明辨能力,其實很多科目都可以訓練,不一定是通識科才可以,這是誤解。」
梁美芬昨日在立法會大會上發言指,考評局剛發放的《考試報告及試題專輯》已反映通識科的問題,批評報告認為「相當多的考生誤將法治等同於執行法例,部分更只是把法治詮釋為遵守法律」,是大錯特錯,令人誤以為不遵守法律才是法治。
考試答案不清不楚 無推論
她說:「我作為法律人士,我認為報告本身已不及格,亦反映考試的答案一知半解,不清不楚,很多答案都沒有一步步推論,令人很懷疑你的答案是如何得出。我同情學生,我覺得他們應該投訴你們。」她認為通識科是不應該列作必修科,若評核是這樣不公道,不能視作進入大學的必修科目。
她強調自己不反對通識科,但目前這科包括很多元素,學生學得太多,教師也要應付很多,連世貿的貿易壁壘都包括在內。梁美芬又舉例:「例如有個實例,一名理科生不能應付通識,就算其餘選修的理科成績很好,都無法入大學。不同人適合不同科目,應該讓他們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