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交響化」自救 冷門樂師難求


放大圖片

■香港民族藝術團為內地來港演出藝術家製作宣傳海報,而這也是一筆巨大的成本開支。

據業內人士介紹,組織中樂表演團體,最為關鍵的問題,其實是人才的尋覓與組合。一個具有交響化演奏功能的中樂團體,人數應當保持在60人至80人左右,且至少應當涵蓋吹管樂器(例如嗩吶)、拉弦樂器(例如二胡)、彈撥樂器(例如琵琶)、打擊樂器(例如鑼鼓)等四個方面。不同的樂器門類,代表演奏家不同的專業背景。所以,對中樂團體而言,專業樂師的參與是藝術團體最為重要的運作條件。因為只有樂器配備完整齊全,表演團體才能夠根據作曲家在總譜上的要求,最準確地詮釋出音樂作品的聽覺感受和人文內涵。

而包括香港民族藝術團在內的民間中樂團體,其人數根本不可能達到80且更不可能涵蓋每一個樂器類別。但民間中樂團體所缺乏的,恰恰又是數量較為稀缺和緊張的冷門樂器樂師。冷門樂器樂師往往在中國內地或是海外會更多,本港則較少。所以,每引進一個或一類樂器的樂師,成本必然增加。而更令人唏噓不已的是,對於大型的職業中樂團體而言,可以依靠政府的資助特邀中國內地或海外的演奏家任職客座甚至長期聘用。但對民間中樂團體而言,這一切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相關新聞
探問香港傳統藝術前路系列之一:民樂乏援民不樂 (2014-11-26) (圖)
「交響化」自救 冷門樂師難求 (2014-11-26) (圖)
民間中樂團體 熱盼政府甘霖 (2014-11-26) (圖)
本港政府下屬演藝場地座位數統計 (2014-11-26)
以色列兩大文物在港展出 (2014-11-22) (圖)
DETOUR 2014 月底PMQ啟動 (2014-11-22) (圖)
大提琴家Oliver Coates來港分享音樂創作 (2014-11-22) (圖)
華人藝術家作品隨「嫦5」返蒙 (2014-11-22)
走東走西:美國第一夫人御用設計師逝世 (2014-11-22) (圖)
珠海航展側記 航展已成文化與唯美藝術的舞台 (2014-11-19) (圖)
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葉舟:精神領地是敦煌 (2014-11-19) (圖)
馮夢龍遺存福建的「官道」「文風」 (2014-11-19) (圖)
數碼時代的藝術交易 (2014-11-15) (圖)
「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名單揭曉 得獎者將赴海外交流實習 (2014-11-15) (圖)
自由野免費入場 已購票者可全數退款 (2014-11-15) (圖)
《Avenue Q》香港上演 (2014-11-15) (圖)
走東走西:精英階層 (2014-11-15)
In-Situ! 生活現場 「落手落腳」玩轉藝術 (2014-11-12) (圖)
「溫暖牌」製衣間 (2014-11-12) (圖)
絕不私密的視覺日記 (2014-11-1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