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第二輪諮詢系列評論之二
黎子珍
政改第二輪諮詢正式啟動,綜合而言有四大亮點:一是研究降低特首選舉的「入閘」門檻至提委人數的十分一,讓更多有志之士「入閘」競逐,反對派代表也有機會取得特首選舉「入閘」券。二是可以在「入閘」後引入競選安排,讓候選人通過發表政綱和宣傳,參與論壇等,爭取提名委員支持,體現公平、公正、透明的競選。三是明確一人一票選特首的制度性安排,這也是普選特首的最大意義。四是嚴格按照香港基本法和人大「8.31決定」開展政改諮詢,但在具體選舉安排上卻讓社會有很大討論空間,展現當局集思廣益、開放諮詢的誠意。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落實2017年特首普選的誠意和決心毋庸置疑,關鍵是掌握「關鍵少數」的反對派議員能否以市民意願為依歸支持政改。民意和輿論都清晰顯示希望依法落實普選,呼籲反對派別扼殺普選。反對派應看清民意向背,杯葛諮詢否決政改只會令自己站在民意對立面。
對於當局第二輪政改諮詢的內容,社會輿論都認為各界應把握好千載難逢的普選機遇。香港《經濟日報》的社評就認為,「平情而論,諮詢文件非全無亮點,如在提名委員會的提名程序前,加入委員推薦階段,在1,200名提委中最低獲100人推薦便可『入閘』,讓更廣闊政治光譜的不同特首參選人可公開發表政綱、辯論政策,提升特首選舉競爭性。」
輿論認同諮詢 呼籲反對派別杯葛
《星島日報》社評亦指出,「如果特首普選得以落實,只要多於一人出來角逐,五百萬選民的話語權勢必大增,候選人施政承諾就必須更加貼近民意。此外,人大常委會已經規定,先要有特首普選才有立法會全面普選」。「『泛民』元老司徒華,生前多番忠告:『飯要一口一口吃。』這才是最高的政治智慧。」
對於反對派揚言要杯葛及否決政改方案,《明報》社評也直指,「『泛民』不管三七二十一,只因為『8.31 決定』,就杯葛諮詢和否決方案,是否足夠理性和負責任的做法,值得商榷。市民對提委會可能起到的監督倒逼作用、在一人一票選舉特首時可能起到的否決權作用,若有恰當安排,建立一定機制,在『8.31 決定』的框架下也可以達至有較高民主程度的特首選舉安排。這是泛民需要思考的課題,而非封耳鎖目,不問情由地杯葛諮詢和否決方案。」
「入閘」門檻降低 提加選舉競爭
只要不帶任何政治偏見的人士,相信都會認同第二輪政改諮詢有不少值得肯定之處,絕不如反對派批評的「一文不值」。綜合而言有四大亮點:一是可研究降低特首選舉的「入閘」門檻。現時特首選舉候選人需要取得150名選舉委員即八分一的提名,但諮詢文件中已經提出,可研究降低「入閘」門檻至100名提名委員,即是只需十二分一的提名,是歷來最低的門檻。這不但可以讓更多有志之士「入閘」參與競選,而且反對派也可以取得特首選舉「入閘」券。在上屆特首選舉中,反對派代表何俊仁亦成功取得足夠的提名票「入閘」,如果門檻進一步降低,意味反對派幾可肯定「入閘」,令選舉更具競爭性。
「入閘」後競選過程公開、公正、透明
二是「入閘」後的競選安排,可研究設立一套機制,讓候選人可以在期間發表政綱、宣傳,甚至進行論壇以爭取提名委員支持。這種安排其實已經是一次競選。候選人如果在過程中表現出色,民望高企,肯定會有助爭取提名委員的支持。在過程中,所有候選人都是平等的,都需要爭取提名委員的支持,完全體現出公開、公正、透明的競選。在具體操作上甚至與美國大選中,民主、共和兩黨的「黨內初選」有相通之處,是特首選舉制度的一大進步,而不是退步。
三是明確一人一票選特首的制度性安排。事實上,人大「8.31決定」為本港鋪設了普選之路,當中的核心是所有合資格選民可以一人一票選特首,每人的票值都是均等的,符合普及而平等的選舉權。對於2017年普選特首的提名權,香港基本法早有明確規定,由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作機構提名,提名辦法早已確定,2017年普選的最大意義,在於將選舉特首的功能和權力,由選舉委員會轉到500多萬合資格選民手上,一人一票選出特首,這才是政改諮詢的核心。一些人不斷糾纏於所謂提名權方面,不但令本港政改脫離法制軌道,更是捨本逐末,以枝節問題否定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意義,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政改最大意義在於一人一票
四是嚴格按照香港基本法以及人大「8.31決定」開展政改諮詢,但在具體選舉安排上卻讓社會有很大討論空間。各界理應把握機會發表意見。
多個民調都顯示,主流民意支持依法落實普選,也認同應該支持政改方案通過,先實行特首普選。這說明廣大市民都清楚明白,特首普選的重中之重就是一人一票,如果因為其他問題而放棄觸手可及的一人一票選特首,實在不值得,更是本末倒置。民意輿論都呼籲反對派應以大局為重,不要杯葛政改諮詢。反對派理應聽聽市民的呼聲,不要逆民意扼殺市民普選特首的機會,否則他們必將成為香港的「民主罪人」,在之後的選舉中付出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