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商務部台港澳司港澳處副處長姬文林。本報廣州傳真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張家敏在論壇上指出,要真正實現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需要三地之間實現全流通。
張家敏建議粵港澳要成立「南中國共同市場」的特別區域,在保持港澳獨立經濟地位和世貿成員身份的前提下,在區內實行最開放的經貿政策,促進和拓展貨物、服務、資金和知識的流通。有出席論壇的企業代表表示,珠海和澳門24小時通關政策只針對人,對貨物仍有時間限制。
為此,張家敏提出了六大措施,包括在自貿區負面清單的基礎上,以最高的開放標準擬定並全面落實一個高度開放的負面清單,讓港澳享有與粵本地企業平等的國民待遇;簡化粵港澳企業在自貿區中的投資手續,實行備案制;全面簡化人貨通關手續;三地在區內實行行業標準、專業資格互認;全面修改阻礙港澳及內地民營企業進入各行業的法律法規,以加快推動內外資法律法規的統一;若粵港澳在經貿合作方面出現糾紛,參考WTO的糾紛解決機制進行調解仲裁等。
「大門開小門不開」是誤解
商務部台港澳司港澳處副處長姬文林解釋稱,根據新的制度安排,香港服務貿易投資者將享受「國民待遇」,首次在CEPA框架下對投資實行准入「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開放方式,廣東企業可以從事的業務範圍已經都對港澳開放,就是說廣東企業可以做的,港澳企業就可以做,因此實際上不存在「大門、小門」的問題,港澳投資者需要轉變觀念。他指出,粵港澳合作有特殊性,就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前提下的合作,兩種不同體制存在障礙,港澳和內地服務業很不同,商務部促進粵港澳合作就是要消除障礙,幫助港澳服務貿易提供者更順暢地到廣東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