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秋氏老太與他的兒子是村裡窮困人家。
雲南玉溪是城市化蛻變的典型例子,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彝族自治縣峨山縣塔甸鎮亞尼村委會的火枇杷村,村內建築的存活屬自然遺存,村落曾有過遷移。祖宗可追溯至康熙27年,全村有族譜,74戶257人,典型的土掌房,層層疊疊,頂部是樓梯和曬台錯落連通,看起來像是「布達拉宮」。那裡有人家在建水泥房,欲將「布達拉宮」逐漸掩埋,「要是我,也不住老房子。」村民覺得保留老房子並不重要。有積蓄的人家蓋房,因為水泥房乾淨、結實,不用擔心漏雨蟲蛀,不用在雨季後對土坯牆重修,人畜分離,隔音效果好。
相反,78歲姓秋的彝族老太,地道本村人,她在身旁的土掌房住了一輩子,是村裡最典型的古建築,前後都貼了白色「輓聯」。5年前老伴死了,「輓聯」一貼便5年。這屋前後兩家人,前面是小兒子的,後面是老大的。小兒子5年前出外打工,現在回家照顧她,種地一年沒多少錢,這房子太老舊,人家嫌窮,兒子現在也娶不到個媳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