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拉加德(右)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交流,並回答聽眾提問。香港文匯報記者章蘿蘭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中國政府正力促將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若成事將令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大幅提速。IMF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昨日在上海復旦大學管理學院30周年首場論壇上發表演講時,優雅接過「橄欖枝」,直言「像人民幣這樣的貨幣」被納入SDR是「毫無疑問的」,意在明示IMF的立場。她又指出,此舉需把握時機,尚需一系列步驟,或不能一步到位,似乎也在暗示可能存在的障礙。不過,拉加德肯定了人民幣自由化已取得相當進展,強調若循序漸進,人民幣納入SDR必將水到渠成,屆時無人可以質疑「恰當性」。
國際支付第五大 貿易融資第二大
人民幣已於去年12月超越加元,成為全球第五大國際支付貨幣,並早於2013年便超越了歐元,晉升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近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積極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日前表示,中國曾主動與IMF進行溝通,討論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希望IMF充分考慮人民幣的國際化進展,在可預見的將來,把人民幣納入SDR籃子。不過,易綱也強調對此事需抱平常心,「這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過程,加入不加入,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進程會繼續地向前推進。」
在拉加德看來,經濟運行和中國的茶道之間存在着異曲同工之妙,需要恰到好處的時機與諸多因素的共融。當被問及今年若將人民幣納入SDR,會否將有助全球經濟成就一杯「好茶」時,拉加德回應說,在她看來,現在像人民幣這樣的貨幣,要加入SDR是毫無疑問的,問題只是什麼時候。「但是怎麼泡要掌握好時機,這可能需要一系列小的步驟,並不是一步完成,屆時沒有人可以質疑恰當性。」拉加德說,中國取得的巨大進展有目共睹,貿易方面的成就尤為突出,人民幣成為自由化貨幣的努力,也已取得相當進展,當然仍然任重道遠,但只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便可。
拉加德認為,在過去30年中,中國的經濟轉型備受矚目,雖然目前中國的結構性改革將使經濟增速放緩,但是若將中國經濟比作一杯茶,輕沖慢泡方能回味雋永。她同時坦言,中國還存在諸如污染治理、收入不均、兩性就業等問題,最大的挑戰就是不要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但亦相信通過開放服務業和金融業、鼓勵創業創新等積極舉措,將令中國經濟勢迎來更安全、更優質的增長。
至少需獲70%支持 美國態度關鍵
目前,SDR貨幣籃子由四種貨幣構成,除了美元以外,還有英鎊、歐元和日圓。根據時間表,今年IMF將對SDR進行五年一次的評審。據業內人士介紹,加入SDR審查的第一步將是5月IMF的非正式會議,之後則是秋季的正式審查,若人民幣成功加盟,則將於2016年1月生效,但必須獲得IMF委員會70%(IMF對一般事務討論需要70%投票權的支持),或85%(重大改革需要85%以上的支持率)的支持。其中,美國的支持至關重要。
IMF自2010年便推出改革方案,欲賦予中國等新興國家更多話語權,但數年來美國一直阻撓改革措施生效,令IMF的改革之路舉步維艱。連日來,諸多國家投入亞投行門下,即被視為美國強硬態度的反作用。拉加德昨日並未在演講中提及亞投行,但卻幾次對美國流露微詞。她還抱怨,目前美國收緊貨幣政策的角度、節奏還沒有完全披露,「如果他(美國)不與其他國家很好溝通,沒有與其他國家的金融政策同步的話,可能會為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極度波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