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商場中瓷器作品簡便易攜、形式多樣。 本報河南傳真
大師精心設計的造型被普通人競相模仿甚至有人拿去評獎,在河南陶瓷界屢見不鮮。
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劉志鈞則對模仿現象深惡痛絕,尤其是在參加全國範圍內評獎時,賽事組委會多次受到投訴,說有獲獎作品涉嫌模仿。他認為:「這大大損害了外界對河南瓷器界的形象。」
據記者了解,河南省保護作品產權的主要做法是推動大師落款制和申請專利,尚沒有鑒定作品是否為大師作品的官方機構。
申請專利難防抄襲
但在實踐中,專利申請無法從根本上斷絕剽竊抄襲現象。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柴戰柱對恢復和發展失傳近千年的絞胎瓷工藝做出了努力和貢獻,現已經獲得專利發明4項,省級科技成果2項。雖然他的作品已經申請專利,還是有人偷師並仿製,甚至盜用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名號,公然叫賣仿製絞胎瓷。對此,柴戰柱非常痛心,他認為,相互切磋技藝可以接受,但卻無法接受這種「坐收漁翁之利」的行為,這種行為並不利於瓷器的復興與發展。盲目模仿不僅是對知識產權擁有者的不尊重,拙劣的模仿水平也影響了原作者的形象。
據業內人士透露,為了保護大師作品的權益,河南瓷器界欲依靠行業自律,由德高望重的業內人士組成「故去大師專家組」,此舉將有效彌補官方鑒定機構缺失的空白。如果專家組成立,對於有知識產權爭議的作品,將由專家組進行評定。據孫軍透露,他們還將利用現代科技,建立當代大師信息數據庫,屆時,對於行業內大師,其個人信息和代表作品信息均可上傳數據庫,不僅能夠保護其作品,也可以防止「假大師」的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