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明《以制度自信推進有香港特色的普選》系列解讀之四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撰寫題為《以制度自信推進有香港特色的普選》的文章,所傳遞的重要訊息,不僅對於香港當前的普選討論具有指導意義,而且對反對派也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張曉明不僅警示反對派須放棄幻想,改變一味對抗的極端態度,而且給反對派指出出路和發展空間,向反對派釋出尋求與中央政治互信和良性互動的極大善意。
張曉明履任中聯辦主任以來,一直向反對派釋出良性互動的極大善意。張曉明早在2013年7月出席立法會午餐會時,已表達三個願望:中聯辦願意與香港各界人士包括在座的立法會議員真誠溝通;願意為立法會組團到內地參觀、考察、訪問、研習提供協助;願意與香港各界人士為順利實現普選而竭誠努力。2014年4月,張曉明在立法會議員訪問上海的座談會上,開誠布公地講了溝通問題。他強調,中聯辦與香港社會各團體以及立法會各派別議員之間的溝通,不僅僅着眼於爭取政改方案在立法會獲得通過,而且還希望以此為契機,增進政治互信,改善長遠關係。張曉明進一步提到,「我們沒有『一竿子打沉一船人』,從來沒有講過凡屬所謂『泛民』陣營的人士都不符合愛國愛港的標準」。張曉明的這些闡釋,充分顯示中央與包括反對派在內的各團體及議員之間的溝通,不是權宜之計,而是為了香港未來發展和「一國兩制」實踐獲得更大成功的需要,顯示了中央與反對派溝通的真心誠意和博大胸懷。
去年8月,張曉明分批與部分反對派立法會議員會面就政改問題交換意見時表示,並不寄希望於一兩次見面就能消除分歧,但見面總比不見好,見面有利於增進相互了解,特別是有助於理解對方的關注和顧慮,換位思考。從長遠改善關係考慮,今後也應多見面、多交流。去年9月,張曉明在香港青年聯會第22屆會董會就職典禮上的演講,別開生面地提出要「換位思考」和「檢視心態」,正確看待人大常委會決定和國家發展。當全世界都在以羨慕的目光看待中國今天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時候,「至今還未走出對抗思維的一些人士」,是不是也應當檢視一下自己的某些心態和取態呢?
反對派應從張曉明的文章及其多次面對面溝通的交流中更加清楚地了解到,香港特首普選,不僅僅是香港自身的事情,也是整個國家的事情,它關係到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大局;對於中央的底線來說,就是不能出現一個與中央對抗的特首,否則將威脅國家安全,損害香港長遠利益。
反對派應知所趨避,逐漸調整政治立場。所謂知所趨避,即不能挑戰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底線,不能把香港變成一個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對國家的基地;所謂逐漸調整政治立場,即反對派應從對抗性思維和立場中走出來,以實際行動尋求與中央的政治互信和良性互動,從而謀取自身發展的更大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