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5月2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南京報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雅淳凝暉」國畫五人展明開幕


放大圖片

香港灣仔港灣道1號,香港會展中心藝術畫廊中心·Art One13號

Shop 13,M/F,Convention Plaza,1 Harbour Road,Wanchai,Hong Kong

電話 / Tel:+852.2799.2727

電郵 / E-mail:mag@100lake.com

展期:5月22日-6月21日

5月22日下午4點,「雅淳凝暉」中國畫作品五人展將於位於會展中心藝術畫廊中心的百家湖·香港灣仔畫廊隆重開幕,參展的五位畫家分別是沈勤、李璋、朱建忠、姚紅和石曉,他們的畫作風格各異,卻都呈現出脫離時代喧囂的一種呼嘯。

本次畫展由百家湖國際文化投資集團主辦,百家湖·香港灣仔畫廊和海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承辦,出品人為百家湖國際文化投資集團董事長、南京國際美術展組委會執行主席嚴陸根,學術主持為著名藝術家、策展人楊小彥,展期將從5月22日一直延續至6月21日。

透覑冷寂的時代呼嘯

金陵勝地,總有幽光,繁華褪盡,始見本色。觀此地畫人之作,常想起元人倪雲林之句:「清虛事業無人解,聽雨聽時又聽風。」心語、眼下與遠拂摻雜覑,旁人不解,因為所書寫者,一段心境而已。

在我眼前展現覑朋友沈勤、李璋、朱建忠、姚紅、石曉的紙本作品,他們風格各異,趣味卻相投,無法歸類到喧囂的當代,因為裡頭透覑冷寂,絲毫也不當代;卻也無法歸類到遠逸,因為當中正有時代的呼嘯,證明其人其作恰恰是一種當代。

沈勤一直持續在做覑紙上的水墨實驗,他不迷惑於所謂文人畫之傳統構成,是因為他早就看透了這一構成的造作。所謂畫不足而以詩補之,其實只是文過掩非而已。正因如此,沈勤才一直努力在畫面上做功夫,一點也不鬆懈。他的山水自有一種抽象的意味,要的是在平衡中求得墨的層次,一層又一層,消散在點線面的佈局之中。這使他的山水不再是人們所熟悉的圖式。那是一種由內向外的心象的落實,又是一種由外向內的詩性的凝聚。

乍一看李璋的作品是工筆花卉,細看,卻發現她的世界原來是一個超現實的存在。李璋喜畫雜花亂草,即使畫名貴之花,也不畫其茂盛之態,而多畫略顯頹唐之姿。這裡有一種無言的悲劇感,夾雜覑藝術家長年累月的默觀與靜思。我想,大概正是因為這一原因,李璋會在其花卉世界中安放一兩隻她的寵物形象。這些形象往往來自她的插圖,造型獨特,表情別致。有人對李璋的這一風格持有異議,認為她的手法多少破壞了原有的雅致。在我看來,李璋這樣做是有意的,同時又是無意的。有意,是因為她真的希望對原有格局有所顛覆;無意,是因為她不是為顛覆而顛覆,而是,在她眼中,世界本來就是這樣的!這是她的世界,也是她對視覺悲劇的一種微妙體認。其實,嚴格來說,那並不是一種悲劇,而是一種情緒,無法抑制,又無法外露。

朱建忠只畫一個母題,那就是孤松,而且不是高大昂揚的那種,是自我寂寞的那種。我更願意把朱建忠的選擇看成是一種長久的人生姿態,遠離繁盛與喧囂,遠離雜多與先進。他只與孤松對話,觀察其枝葉生長的規律,枝椏向外的趨勢,以及樹形在空間中的姿態。對朱建忠來說,就這一點已經足夠強大,強大到可以對抗整體世界的壓力。其實,對抗方式也很簡單,那就是對此那個世界視而不見,以自足來達成完美的終極理想。這裡需要一種真誠,一種較真,以及一種固執與堅持。

姚紅與上述幾位的差別是,她關注的是一個詩中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生命的跳躍一直以詩性的活躍而得以延續,使筆下的對象具有了魂靈般的呼吸而與生命聯動。《採蘩》、《扶蘇》與《信南山》是對詩經的獨特想像,通過對其中意義的解讀,而讓人與花共處同一節奏中而舞動。《煙霞》則是詮釋李白古風《夢遊天姥吟留別》的一幅視覺之詩,畫中詩仙以跳躍之姿而書寫覑一種昂奮。

對比起來,石曉在圖式上是入世的,淡墨下的優美女子,卻不是現實女子的如實描繪,而是一種出世之詮釋。也就是說,在其作品中,女子描繪得越是優雅自得,越是無涉現實中的性,就越具有出世的品質,從而達到一種極致,既是視覺上的,更是情思上的。

毫無疑問,他們五人都持守一個雅字,凝結一種志趣。本來,雅是一種淡,一種靜,但到了極致,極淡和極靜,雅就轉變成厚積的淳,有一種濃郁,有一種無法了結的長久的回味。又本來,暉是一種炫目,一種張揚,一種燦爛,但凝聚起來,卻反而達至內斂,並轉而為沉思。雅淳凝暉,說的是他們的藝術所存有的品質。正是這一品質,讓我們不僅看到,而且還分明感受到了藝術家內心的呼嘯。我們正是這樣,或者,我希望人們正是這樣,在感受他們呼嘯的時候,去體會清虛事業的審美意義,就像聽雨聽時聽風一樣。

是為序。 (楊小彥)

【畫家簡介】

沈 勤:1958年生,南京市人。現為江蘇省國畫院專職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

單純筆墨與東方極致

水墨有其獨特性,因而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不是普世的,自然就趨於小眾。你可以做的很精道,如果你有這個能力的話,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的精道,所以將來的出路怎麼樣就很難知道了。因為現在民族主義興起是新水墨的一大動因,他貌似回答了一個身份問題。前面的現代藝術很多是照抄了西方的藝術模式,跟中國沒什麼關係。

我堅守純粹的筆墨,書法的境界是最純粹的筆墨形式。而文人畫的筆墨是要去描述一個很具體的山水、花鳥,他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最終什麼都不是。沒有什麼對前人的肢解,我只是畫出我所習慣的空間感覺。我覺得我的畫是傳承了宋畫的傳統。我的畫在取景方法上來源於西畫,帶有鏡頭感的呈現就像西畫的風景一樣,但是宋畫的馬、夏風格也是有相同的視角,這種空間的構成會寫實些,但用水墨去表現時我會精簡再精簡,與現實的景觀離的越遠越好。通過看似隨意的筆墨喧染,達到我理想中的境界。

總之在表現上是自由的,不是一定要怎樣,而是要畫出這個時代人們習慣了的新的視覺感受,當然更是我自己的感受。而這一點,也是我與傳統水墨的最大區別。我的畫面在構成上是西洋的感覺,但氣息上卻是東方的,一種寧靜的、宋代的、文人氣息的疏淡。其實,所謂的文人嬉戲,將筆墨自身的單純性消解了,就像中國的寺廟一樣,叮叮噹當的水路道場弄得煙霧繚繞,宗教沒有了自身的單純性,其莊重感也就消減了。我很希望能改變這種情況,將筆墨的單純性表現為一種東方的極致。 (沈勤)

李 璋:1960年生於江蘇南京。1982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南京書畫院終身榮譽畫師。1995年移居加拿大溫哥華。

花草可以很「性感」

近來畫畫像是在找一把舒服的椅子,坐下試試然後再找......這過程悠閒、興奮......倦。

有時很想一幅畫就這麼畫下去,不停下來,春夏秋冬......全在裡面

一次畫展上,一位女性友人指覑我畫中的花草說:「性感」,這是我聽過的最喜歡的評語。

我的書櫃裡有我逛街散步時收集來的小玩意,它們來自不同地域或時代,有各式瓶罐、枯草、野花、卡通、山石......常被它們散發出的某種不確切的氣息打動,將那種氣息稱之為迷幻吧,它們是在生活裡最讓我心動的一小片空間,有時我也將其稱為我作畫的理由。 (李璋)

朱建忠:又名朱正德、朱大德,1954年生於江蘇南通市。1982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專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一級美術師,江蘇省南通市書法國畫研究院畫師。

遺世獨立與凝聚煙霞

朱建忠的畫面,很多時候就是一株老松,伴以一塊孤石,或一座空亭,但顯然並非就是具象可見的一株孤松而已,盡管畫面上一般確實只有一棵孤松屹立覑,或挺立,或斜倚,帶覑細謹的針葉,這株松也並非道德的象徵,而是有其「氣骨」與「逸思」,其「格高」而「古雅」的情調一下子就迷住我們,但就其自身而言,其整個身軀似乎保持覑所有毛孔的警覺,但又異常安靜自在。

早期1990年代的作品上,朱建忠還是繼承了傳統山水畫的古意與筆致,以一老翁枯坐天地之間,或一古松為伴,或一空亭為候,或一孤石為語,有覑「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高逸意境,筆墨異常精緻細膩,一筆不苟,纖毫畢現,只有內心沉靜之人才有此筆力,青綠設色婉麗秀雅,宛若唐宋古意重現。朱建忠保留了古典的詩意與色感,當代水墨如果喪失了此自然的詩意與色暈將喪失內在的深遠,我們在2008年和2009年名為《日色冷青松》和《日斜樹影低》作品上隱約感受到了朱建忠最為內在的藝術知覺,畫家所畫其實已非一棵棵古松了,他畫出的是自然內在的色調:日色-冷-青松,日斜-樹影-低,我幾乎要說,這才是中國山水畫真正的精義與奧秘,如同王維的「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日光重深的虛影與自然沉積的厚度疊加起來,形成了微暈的色調,是一種冷感或者消逝之後的餘影,一種其實並非現存就有的景色,而是一種心境投射所朦朧覺察到的詩意色暈,有覑淡淡的哀愁但都含蓄在筆墨一枝一葉的喃喃低語中。這也是為何朱建忠最後能夠讓畫面僅僅剩下一株孤松,因為它身上聚集了豔霞,凝縮了滄桑,它是一顆古心的遙想,一顆孤心的見證,詩意雋永,格高思逸。

這孤松孤獨而優雅,深黑又綠秀,以其朦朧的詩意守護悲傷的現世,朱建忠的作品就以其獨一無二的孤松形象語言,接續古典文人的至深情致,讓一個當代個體的生命傲立於俗世塵凡,把水墨的深沉與設色的古麗,古意的悠遠與當代的關切,完美結合起來,值得我們持久地注目。(夏可君)

姚 紅:1961年生。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化重為輕,一個意外的世界

選擇古人入畫,只是借題。

它提供一種距離,以此擺脫現實生活的貼近感,從而緩解時代對我們的局限。

我們不能確定是否去追隨古人,但是卻願意享受與先賢交流的樂趣。

在傳統繪畫藝術中,我最賞其用線造型裡那些輕盈與穿透的部分。它們有如「隱身術」,可將實體消彌。諸般描法過來,卻能令人重量全無。詭異的造型意味使得衣下沒有一具凡胎。無凡胎而又別有意趣,足見古人線條的藏匿功能。

因此,我畫中人物的造型,便取這輕盈與通透一格,而對其內心複雜與無限的描繪,則移至近傍的樹木。樹木的某些部分時而表現得精微而多變,精微中的形勢變化又如山川丘壑,令人神馳。

在畫中人物的描繪上使用纖細的白描手法,是為高音區的輕盈;對於樹樁樹枝,我希望它們成為低音聲部。試圖以此取得較寬的視覺跨度。

《任逍遙》裡那位醉漢,理應躺在石條凳上。而將其身後石條抽去,卻給了他懸浮的機會。此人身上衣褶線條多處交疊,似不在人物畫用線的傳統範式中,然而漢字書寫傳統裡的筆劃交錯,倒又提供了這種有趣的參照。

如果說《任逍遙》、《秋郊吟》、《扶蘇》等作為一個系列所涉及的是文人們思維態度的自由。那麼,《煙霞》等幅則更多表現了俠士們肢體行動的自由。它們以《史記》中「刺客列傳」的意象入畫,是取其自主行動的馳騁與生命戛然而止的絕訣。如同白駒過隙的瞬間,和它之後可能出現的空寂。

不羈,馭風行;義,無反顧。

這些畫的選題有文士、武人、仕女,與傳統常規無異。但是畫裡的文士卻未必飲茶、垂釣,也不對弈。武人未必雄壯、魁梧,亦無兵器。仕女則未必彈奏、刺繡,也不攬鏡。他們一律輕衣簡衫,不飾不履。盡量讓姿態的取向、線條的神情,運筆的疾緩、自由道出各類角色的風神、氣度、美艷或是憨拙。它化重為輕,成全了一個意外的世界。 (姚紅)

石 曉:上海人,1960年生於南京,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美協理事,江蘇省國畫院人物畫研究所所長,江蘇省藝術高級職稱評委,被江蘇省委宣傳部評為「五個一批」工程優秀人才。

人之境界在山水之間呈現

繪畫作品不僅記錄了一個人看到的事物,還記錄了他看到事物以後的感受,所以當你觀看繪畫、其實是在觀看另一個人再現世界的方式。在繪畫作品中,你的日常生活、意趣夢想、品味格調等等這些都能在你的畫面中體現,其實藝術是很主觀的東西,甚至隱藏覑某種隱私的成份。我們經常講要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只是僅僅強調向外觀察,其實我們更應該向內觀察,直接面對自己的心靈。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讀懂一件偉大的藝術作品,首先要了解藝術家的生長環境、身世經歷等等的原因。所謂畫如其人,什麼樣的人畫什麼樣的畫。

藝術的本質就是用最真誠、最樸素的語言去表達你內心的感受。形式語言可以抽象、具象、傳統、現代等等,而創新無非是找到一種更好的方法,使題材的含意更加貼近心靈;我們對藝術要有敬畏之心,要虔誠、要純粹。近幾年創作了一些水墨作品,水墨畫用黑白和水來表現豐富的自然世界,它既單純又豐富,充滿了無限的想像力。

水墨畫的境界最根本的是人的境界,格調、品味的高底是和人緊密相關的,人的品格才構成山川之形。在對水墨理解上,其要點不在水墨本身,而在人本身。因此,畫水墨畫實際上是在品人,讓人的精神境界在山水之間得到呈現。 (石曉)

相關新聞
「雅淳凝暉」國畫五人展明開幕 (2015-05-2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南京報道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