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松江不僅擁有秀麗的自然風光,古寺、塔樓等擁有這豐富的歷史文化含義的建築遺存亦不在少數。而其中,方塔、唐經幢、天馬斜塔、西林塔寺等古跡更是聞名遐邇,並依靠獨特的風景被列於「松江二十四景」中。
方塔:方塔即「興聖教寺塔」,建於北宋熙寧元祐年間,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方塔高42.65米,共9層,因襲唐代磚塔形制成四方形,故俗稱方塔。值得一提的是,塔簷四角系有銅鈴,名曰「警鳥」,風吹鈴響,悅耳動聽,著名的「方塔風鈴」即是松江二十四景之一。方塔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經幢:松江唐陀羅尼經幢,別名「石塔」,是現存上海最古老的地面建築,建於唐大中十三年(859年)。經幢為青石雕成,總共21級,高9.3米,八棱八面,上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全文,系松江篤信佛教者為超度親友之靈而建。其於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馬斜塔:天馬山,古稱幹山,為九峰十二山中最高和最大的一座山,海拔99.8米,佔地1300餘畝。天馬山山勢陡峭,山形如一匹展翅欲飛的天馬,故稱天馬山。而在其半山腰有建於南宋時期的護珠塔,因各種原因,此塔已超過了意大利比薩斜塔的斜度,卻斜而不倒,成為獨特奇觀。
佘山聖母大殿:佘山聖母大殿,又稱「遠東第一大教堂」,位於西佘山之頂,始建於清代同治13年。大殿融多種建築風格於一體,整幢建築有「四無」之稱,即無鋼無梁無釘無木;同時,店內四處充滿着不對稱之美,稱得上是一幢不可多得的奇特建築。
雲間第一樓:雲間第一樓位於中山東路、方塔園西北。建於元至元十五年(1278)。該樓是元、明、清三代松江府署大門,是松江古代政治中心標誌。
大倉橋:大倉橋本名永豐橋,因它位於松江城西的舊「倉城」之北,橋南為松江府漕運倉城,故稱「大倉橋」。大倉橋建於明天啟六年(1626)五孔拱型石橋,以南北向跨於古市河上,全長54米,寬5米,高8米,是上海地區最大的古橋之一。
西林塔寺:位於松江華亭老街西端北側,建於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年),並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重建,明正統皇敕封時賜名「大明西林禪寺」。據有關碑記,稱「塔勢崢嶸莊嚴,三昊諸塔無出其右者。」塔與寺迄今已有700多年歷史。1982年,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照壁:建於明洪武三年,原為松江府城隍廟門前的屏風牆,距今已有640多年的歷史。作為我國明代初期磚刻工藝的代表作,照壁被收於《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史》一書中,是上海乃至全國地區最古老、最精緻、最完好的大型磚雕藝術作品之一。
清真寺:松江清真寺,位於松江華亭老街東入口南側,又名真教寺、清慎寺、雲間白鶴寺。始建於元代至正年間,迄今已有600多年,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建築,也是上海地區規模最大的園林式清真寺。現今,清真寺已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