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家聲(1933-2015)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植毅儀)一代粵劇宗師林家聲投身梨園四十多年,拜得「梨園泰斗」薛覺先為師,盡得薛腔精髓,幾經磨練成為一代宗師,並創立「林派藝術」影響深遠,其建立的「頌新聲」被喻為「粵劇少林寺」。為梨園培育出不少後進,他將一生貢獻給粵劇,將一身所學毫不吝嗇傳授予後輩,遺愛梨園。他共拍了三百一十套電影,閃爍銀河廿年,在影壇佔有無可替代的地位。聲哥如今雖離世,但他留下的寶貴經驗,那份對藝術的執茤M堅持,不屈不撓的精神將永遠是後輩學習榜樣。
林家聲演藝成功是經過刻苦磨練和不斷在藝術上的自我挑戰才造就出他在粵劇和電影上的成就。林家聲九歲稚齡初試啼聲扮演「武松」一角,小小年紀已具大將風度,很有藝術天分,是奇才。十一歲時投入肖蘭芳門下,正式踏入了戲行門檻,從此開展了林家聲演戲生涯的序幕。十四歲第一次舞台演出《張巡殺妾饗三軍》,之後得到名伶薛覺先賞識,成為他唯一一個入室弟子。
粵劇上創新突破自己
在粵劇演出上,他是從小角色做起,從小兵至正式於一九六二年組成「慶新聲粵劇團」任文武生,至演罷《雙雄三奪鳳凰簫》後,就離開了「慶新聲」,正式成立「頌新聲粵劇團」,這可說是林家聲能夠完全實驗自己理想的劇團。「頌新聲粵劇團」團員個個肯度肯做,朝氣勃勃。除主帥林家聲外,還有陳好逑、任冰兒、李奇峰、譚定坤及經驗豐富的靚次伯,戲中很多傳統的排場及程式,都是由他設計及安排的,早期劇本是由台柱組成的「編審委員會」集體創作。他們共同選定題材,並因應演員所長而擬定故事大綱,訂下場次,再編曲及作詞。經過無數次排練才會度戲院排期上演;演出過後亦例必開會檢討交流意見及心得。「頌新聲」這種排戲作風,一直維持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從沒改變。因此「頌新聲」亦被視為「粵劇少林寺」,試細數梨園後進,差不多全是由「頌新聲」浸練出來。
「頌新聲」頭炮《情俠鬧璇宮》中林家聲反串演俏丫環,是這個戲的賣點,他身形適中,扮相妙俏,一個嬌笑,一個碎步,討好非常,算是林家聲在舞台上的一個小突破。林家聲喜創新,首次將電影的分鏡剪接效果,成功地發揮在粵劇《嘆月》一幕中,準確地以寫實、簡單的舞台技巧、優美傳統的粵劇程式,化具體的思念為抽象的片段,營造出幻覺與現實的迷離、浪漫境界。這一高明的寫意手法,留給觀眾很大的想像空間,在粵劇舞台上是極為罕見的。
在香港粵劇興旺蓬勃之時,在他的聲望如日中天之時,林家聲毅然決定引退,並於一九九三年演罷「藝術匯演」就全身退出舞台,當最後一晚的煞科落幕時,台下觀眾混茩叫歡呼,台後藝人泛虓P觸熱淚,為他五十年的藝術人生劃上了最完美的句號。
拍了300多部賣座電影
一九六一年初,林家聲主演了一套為紀念母親節而開拍的電影《慈母千秋》後,就一直擔綱電影的男主角。八月他主演的《仙鶴神針》更創下香港電影十年來最高賣座紀錄,炙手可熱,由於他在粵劇界已擁有無數「聲迷」,令他成為電影圈一個有實力兼有叫座力的熠熠新星。一九六二年,林家聲的電影事業如日中天,整個娛樂圈差不多都是林家聲天下,當時全港只得四條粵語片院線,但他主演的電影《魔鏡神珠》、《黛玉葬花》、《哪吒出世》因為要同期上演,就獨佔了三條院線。雖然他一向不「埋堆」、不買賬,但當時的「全港十大明星選舉」都不得不預他一份。獎項榮譽,叫好叫座,他的電影事業正開始踏入高峰期。
林家聲在一九六二年和紅荳子結婚,此舉並未如一般人所料流失觀眾,相反更令他的演藝事業大放異彩。蜜月期間,他主演的《一曲琵琶動漢皇》,瞬即成為當年十大賣座電影之首,而六三年的《南龍北鳳》亦造成當年武俠片的最高賣座紀錄。六十年代中,粵劇已經十分式微,戲曲片亦隨茖S落,當時電影的主流是武俠片。林家聲身手敏捷,並不屬於花拳繡腿之流,他所學的武功十分全面,根底又好,既識耍北派,又懂國術,各種兵器,拳腳腰腿功夫,跳紮技術,無一不學,無一不精,正好迎合當時製片家的需要:《武林聖火令》、《倚天屠龍記》、《鐵雁雙翎》、《仙鶴神針》等武俠名著中的主角,都被他一一演活。
在電影圈,林家聲得獎無數,他所拍的電影每年都能入選「香港十大賣座電影」。然而,當時娛樂圈流行「埋堆」,十位香港最紅的導演為了表示團結,組成了「十大導演」,但林家聲拒拍「十大導演」的電影,就等於與全香港的大導演作對。十大導演杯葛聘請林家聲拍片,而他們控制的院線亦不會上映有林家聲演出的電影,但林家聲仍泰然處之。
林家聲認為電影始終不是一個演員所能控制,而且晨昏顛倒的片場生活,亦妨礙了他對粵劇藝術的探求和發展。他曾經說過:「錢嘛,也不知怎樣才算多。電影不能發揮我所長,而舞台我可以參與、決定怎樣處理自己的戲。還是決定重歸舞台。」他為自己的銀色生涯劃上了休止符。
從第一次接拍的電影《賣肉養孤兒》到最後一套電影《孝女珠珠》,他在水銀燈下的日子剛好就是廿年,共拍了三百十一套電影。林家聲先天條件好、有觀眾緣,最重要的還是他後天的努力及戲路廣,以斯文的氣質,俊俏的外形,演繹那些孝順、純品、敦厚,或是頑皮、跳脫、癡情等善良人物,既傳神亦具說服力。無論是古裝歌唱、舞台戲曲、武俠打鬥,或是時裝文藝、喜劇悲劇,他都能宜古宜今,勝任愉快。戲曲電影中精彩的演出為粵劇保存了難能可貴的傳統功架及排場,這些留存在銀幕上的珍貴片段,足為梨園後進作示範永不被時代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