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2月6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神州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4道拐設計者辭世50年 「破格」追授抗戰勳章


放大圖片

■「24道拐」由「公路鉅子」鄒岳生(左圖)設計。網上圖片

貴州省晴隆縣的「24道拐」公路設計者鄒岳生在辭世近50年後,被「破格」追授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勳章。該枚由中共中央統戰部批准、民革中央授權頒發的勳章,日前終於到了鄒岳生的後人鄒人倜手中。

「按規定,有三類人可獲抗戰紀念勳章。」鄒人倜說,大伯鄒岳生並不符合這些條件,卻獲得了抗戰勳章,與「24道拐」的特殊意義有關。

修固抗戰運輸生命線

「24道拐」全長約4公里。抗日戰爭期間,這條在傾角約60度的山坡上以S型蜿蜒的公路,成為國際援華物資輸送前方的咽喉要道。1942年,「24道拐」在援華美軍和當地民眾的配合下搶修加固,逐漸成為「史迪威公路」最重要的形象標識。

「那時修路遠比現在艱難,需要設計者親自到沿線走一遭,而西南地區山高林密,瘴癘瀰漫,瘧疾橫行。」時至今日,鄒人倜還記得鄒岳生在崇山峻嶺中工作時的「行頭」:一頂形狀有點像鋼盔的帽子,一件擋雨的風衣,一個須臾不離身的羅盤,一根下山用的枴杖。「就是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伯父硬是用雙腳踏遍了沿線的高山深澗。」

除了勘察設計,施工也同樣艱難。「24道拐」研究專家陳亞林曾說,為支援抗戰,修築這條公路時,晴隆縣城所有的勞動力幾乎全部出動,自帶乾糧和簡陋的帳篷,能拉能馱的牲口也全部上陣。

鄒岳生的心血沒有白費。這條歷經10個月修好的公路,在日軍切斷海上航線後成為東南亞重要的國際大通道,被譽為「抗戰運輸生命線」。

因為這些重大貢獻,這位在國民黨統治時期便享有「公路鉅子」美譽的人,才能被破格授予抗戰紀念勳章。 ■中新社

相關新聞
每字23萬魯迅書法近370萬成交 (2015-12-06) (圖)
西藏古人類公園 復原遺址遺蹟 (2015-12-06)
八旬翁兼三份工 守信還40萬救命錢 (2015-12-06) (圖)
熊貓戲雪 (2015-12-06) (圖)
「玻璃魚」群現渝溶洞 可「變態」成蟾 (2015-12-06) (圖)
24道拐設計者辭世50年 「破格」追授抗戰勳章 (2015-12-06) (圖)
粵重啟古代水上菜市 無人售菜船受青睞 (2015-12-06) (圖)
南博推董其昌作品 展示明末清初南京城 (2015-12-06) (圖)
花甲翁騎行11省區 白天趕路晚睡板車 (2015-12-06) (圖)
新疆吐峪溝石窟 發現壁畫紙質文書 (2015-12-06) (圖)
上億廣場舞者 催生24億大蛋糕 (2015-12-05) (圖)
身殘志堅渝老闆 致富不忘助殘 (2015-12-05) (圖)
《中山艦》首次披露倖存官兵史料 (2015-12-05) (圖)
大屠殺紀念館獲贈國歌書法 (2015-12-05) (圖)
貴州水上糧倉防火防鼠防蟲蟻 (2015-12-05) (圖)
滇民修路挖出巨型恐龍化石 (2015-12-05)
廣西百歲壽星樂呵呵砍柴做飯 (2015-12-05)
泥塑生旦淨末丑 (2015-12-05) (圖)
河南「鏡面人」內臟反轉 概率百萬分之一 (2015-12-04) (圖)
7歲童雨中為保潔員撐傘獲讚 (2015-12-0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神州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