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中學都集中於去年12月及今年1月大考,不少老師都發現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學生過分背誦題型和作答結構,在作答題目時,不懂得靈活變通,甚至出現背誦的作答結構與題型不配合的情況,而招致嚴重的失分。這種情況往往在一些相對比較容易的題型出現,比如建議題、評論題、解釋題等等。
以下是一個例子:解釋政府增加公屋供應時遇到的困難。
這個題目簡單直接,讀通識的同學理應手到分來。可是,不少同學只一一列舉不同持份者間的衝突,如政府與環保團體、政府與土地發展商等等,但這樣遠遠不夠滿足題目的要求。
同學所列舉的種種衝突都可以歸納為政府在尋找土地增加公屋供應時,在平衡各持份者利益上的困難。就算同學很用心地把在這議題上所有持份者的利益、觀點、背後的價值觀和動機等逐一詳細解釋,都只是從同一層面回應題目,未能從不同範疇等各方面支持自己的論點,缺乏全面深入及不同層面的分析。
審題看清關鍵詞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同學過分背誦一些被普遍認為較難的題型,如有關不同持份者的題目,以致在審題時,先入為主,以為只要列出不同持份者的觀點就是能全面地解釋政府所遇到的困難。
不厭其煩地說,審題是考試的關鍵。同學在回答資料回應題時,需要了解清楚關鍵用詞,才能夠根據題目要求,盡量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題目。以此題目為例,同學除了解釋政府在增加公屋供應時,在平衡各持份者利益上的困難外,也可指出資源投放方面的困難。
總之,通識答題的致勝關鍵在於靈活貫通,希望同學不要硬背題型及結構,勤快地讓自己熟悉不同題型之餘,也要記得謹慎審題。■余慕帆 前線通識教育科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