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徐立之昨出席青協網台M21,與多名青年談創新科技在香港的發展及相關的最新政策。青協M21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新年度施政報告提出設立創科創投基金、資助大學進行應用研究等措施,推動香港的創科發展。港科院院長徐立之認為,一系列的政策有助解決上中下游科研一直出現的「斷層」問題,將上游的基礎研究、中下游的應用研究,及科創市場連繫起來,有望填補科創「生態鏈」的空白位。他又認為,除了創科局,特區政府各部門亦須肩負起支援初創企業的責任,部門之間須加強聯繫,並主動試用本地企業研發的創新科技產品,才可為香港建立創科氣候。
徐立之昨日在出席青協網台M21,與多名青年談創新科技在香港的發展及相關的最新政策。特首在新年度施政報告大手筆投入45億元推動創科發展,包括20億元用於資助院校進行中下游的應用研究、20億元成立創科創投基金,及5億元成立創科生活基金。徐立之認為,這些措施有助填補本港科創「生態鏈」的空白位。
他解釋,雖然香港有不少有志於創科的年輕人,也有很多出色的基礎科研和應用研究工作,「但上游精細的研究,往往難以和中下游連接,令整個生態鏈出現斷纜」,施政報告提出的新政策,正好把它們逐一連繫起來,做好創科氣候。
需各部門支持 拆牆鬆綁
初創企業在創科發展擔當重要角色,在談到如何協助初創企業的營運,徐立之坦言,推動創科發展並非只是創科局的責任,各個政府部門的角色同樣重要。
他舉例指,即使政府要試用初創企業的新產品,若有部門拒絕試用也難以成事,「政府部門現時是獨立工作,所以需要各個部門的支持,拆牆鬆綁,打通脈絡。」
有在場的年輕初創企業家表示,投資者對初創企業的態度保守,令企業難以尋獲投資者,更遑論生存。徐立之回應說,要投資初創企業具一定的風險,建議政府可用稅務優惠吸引本地企業投資初創公司,例如雙倍扣稅,亦可鼓勵企業貫徹社會責任的精神,加強支援初創公司。
籲業界提供實習吸引學生
他強調,要推動創科發展,培育新一代科研人才是其中一個關鍵。香港很多中小學生熱衷科學,但大學選科時卻受家庭或環境因素影響而變得現實,令大學修讀STEM(即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學科的學生人數大減,「現時是教材做好,但無人『接波』!其實讀科學的學生分析能力佳,不需要擔心出路。」他建議業界提供更多參觀或實習機會予中學及大學生,讓他們了解何謂創新科技,加強學生的興趣。
有年輕人提到,特區政府的創投基金有很大風險,投資10間初創企業可能出現9間倒閉的情況,徐立之認為重點不在於企業的失敗,而是從失敗中學習。年輕人在學或創業都有機會經歷失敗,勉勵他們要勇於分享有關經歷,從中學習,才可將失敗扭轉為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