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廿四味:反對派討好「港獨派」玩火自焚


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近日發佈新一期刊物,再通過多篇文章煽動「港獨」。最令外界譁然的是,過去《學苑》在「港獨」上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只說「革命」、「捍衛自治」、「排斥中國」,但今次在一篇名為《我們的二零四七》的文章中,卻直接將香港成為「獨立主權國家」作為訴求,又稱2047年是香港的「二次前途問題」云云。顯然,《學苑》已經與「港獨派」合流,編採已經被「港獨派」控制,成為名副其實的「港獨」喉舌。《學苑》由當年「認中關社」、「反殖民」、「反貪污、捉葛柏」到現在「反中反華」、煽動「分裂港獨」,在在顯示了《學苑》的墮落,也暴露「港獨」勢力有蔓延趨勢,社會確實不能再如以往般「低調處理」,期望他們「其怪自敗」了。

《學苑》「煽獨」文章引起社會輿論反彈,但過去一直與「港獨」劃清界線的反對派政客,這次取態卻一百八十度轉變,民主黨議員何俊仁指年輕人思想「海闊天空」,所以《學苑》提出「港獨」言論並不「奇怪」,談「獨立」、「自決」等也並不違法。該黨主席劉慧卿更將有關文章扯上所謂「言論自由」。至於剛修改政綱向「本土」、「分離主義」靠攏的公民黨,黨魁梁家傑更稱有關文章「只是」大學生看法云云。「港獨」文章反映了大學生看法,梁家傑的大話恐怕連自己也不信。《學苑》文章其實不但無法反映民意,也無法反映大學生看法,只不過暴露了一小撮「港獨派」的極端思維而已。

至於將「煽獨」說成「言論自由」,也是文不對題。在主權問題上、在國家完整問題上,並沒有「言論自由」可言。香港有充分的言論自由,不代表可以鼓吹分裂言論,甚至公然在校園內「海闊天空」地推銷、研究、探討「港獨」可行性。如果按照反對派的邏輯,若有市民不滿反對派禍港,在網上煽動襲擊反對派政客,豈不也應視作「言論自由」的一種,反映「部分市民看法」,而可以接受和理解?

反對派政客對於《學苑》「煽獨」的態度,反映他們是要討好這一小撮「港獨派」,何俊仁、劉慧卿過去曾明確表達「反港獨」立場,但這次卻舉出所謂的「言論自由」,為「煽獨」言論提供保護罩,目的不過是要討這些「港獨派」歡心,又或是怕如果明確反「港獨」,將被這些人在網絡上炮轟,甚至在選舉中被狙擊。因此,他們背棄了自己的立場,在「港獨」這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態度曖昧,避免得失這班「黃衛兵」,如此投機無立場的行徑,盡顯反對派政客的醜態。

可惜的是,反對派政客的表態並未能令「港獨派」滿意。就算民主黨將黨綱改為「港獨」,也不可能得到這些「港獨派」支持,這是政治利益使然,並不以個人意志轉移。但他們在「港獨」議題上玩火自焚的立場,卻肯定令大多數市民不滿甚至憂慮,例如公民黨已經修改黨綱向「港獨」靠攏,以為可以左右逢源,實際是將公民黨帶入死路。一個以「獨立」為政綱的政黨,在香港根本沒有市場,也看不到出路,只會逐步淪為泡沫,這是最愚蠢的策略。孰令致之?說到底,就是反對派缺乏意志,缺乏大將之才鎮住場面,導致被激進派、「港獨派」幾下恫嚇,就急急轉恁A如此水平的政客早早退休,不要丟人現眼,也是好事。

相關新聞
來論:中央對「旺角暴亂」的定性和對港方針政策沒有改變 (2016-03-18)
8離島鄉委聯署鄉局 憂遭「綁架」促阻侯組黨 (2016-03-18) (圖)
劉兆佳:「港獨」無市場 搞事純發洩 (2016-03-18) (圖)
謝小華接替陳甘美華掌民政署 (2016-03-18) (圖)
廿四味:反對派討好「港獨派」玩火自焚 (2016-03-18)
禍港十年 (2016-03-18) (圖)
來論:對「港獨」攀比鬥激 絕不能掉以輕心 (2016-03-17)
臨時撥款繫民生 「拉布怪」懶理照「點」 (2016-03-17) (圖)
林鄭約見議員商議程次序 (2016-03-17)
長毛用納稅人錢申覆核高鐵 (2016-03-17)
新西3席有難度 挽留譚Sir助團結 (2016-03-17)
廿四味:反對派插贓嫁禍為暴亂卸責 (2016-03-17)
政事漫畫-濫用自由 (2016-03-17) (圖)
建制派成功「剪布」釋放三個積極信號 (2016-03-16)
網議政事:辱黃洋達妻係雞 長毛「本土」皆口臭 (2016-03-16) (圖)
網民圍插「食花生」 (2016-03-16)
楊全盛批莫乃光未為業界發聲 (2016-03-16) (圖)
蔡堅欲重掌醫學會選立會 (2016-03-16)
廿四味:之鋒組黨日 「學民」玩完時 (2016-03-16)
《蘋果日報》吹捧「本土派」 配合美國圍堵中國 (2016-03-1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政情與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