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記者,也是一位母親。我的新聞從業生涯,與中國近期來毒奶粉、問題疫苗等主要涉及兒童的食品藥品安全案件高度重合。雖然我對問題疫苗的憎恨不比任何一名母親更少,但出於對疫苗免疫體系的一知半解,我更關注事件將給中國並不堅固的免疫網帶來什麼影響。
一個有5萬餘人參與的網絡調查令我吃驚,竟然有超過40%的網友認為案件發生後「不願意給孩子接種疫苗,無法承擔接種問題疫苗可能產生的後果」(鳳凰網)。這是令人恐怖的數據,體現出疫苗案對國家免疫網的巨大破壞性,也顯示出大部分網民並不清楚問題疫苗最大可能性不是「有毒」,而是失效。
我們雖然可以樂觀地認為,也許經過應激階段後,人們對疫苗的看法將趨於理性。但感同身受地講,民眾,尤其是孩子的父母,短暫產生對國產疫苗的偏激想法和強烈不信任感是正常的。官方有義務向公眾解釋疫苗的科學問題,更有責任完善健全疫苗監管網絡。而在這些之前,我認為關鍵的步驟是:公開。
是的,我們看到了官方公佈出一些涉案人員的手機號碼,但這還遠遠不夠。也許,只有當人們知道全部問題疫苗的流向,並給可能失效的補種上安全可靠的新疫苗,這些涉案細節得以完整公開,才可以走出重塑民眾對疫苗信心的第一步。 ■記者 劉凝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