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重慶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重慶機電:深化改革謀發展 持續創新增效益


放大圖片

--專訪重慶機電董事長、執行董事王玉祥

2015年,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多變,裝備製造業承壓前行,這為重慶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機電」,02722.HK)帶來了空前的壓力和挑戰。一年來,重慶機電以創新引領、轉型升級為主要任務,緊盯市場,做精存量,做強增量,加快企業國際化步伐,交出了一份與諸多同行企業相比更加靚麗的成績單:公司營業收入約90.1億元(人民幣,下同),利潤總額5.24億元;資產總額約147.67億元,同比增長8.31%;淨資產約65.55億元,同比增長4.86%。重慶機電董事長王玉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將繼續圍繞轉型升級、改革和創新驅動三大主題,深化供給側改革,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推動公司持續健康發展。■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蕊 孟冰

繪就頂層設計 構建工業4.0執行路線圖

如今,德國的「工業4.0戰略」 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熱潮,「中國製造2025」亦上升為國家戰略,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業大國轉向製造強國。

19世紀末,重慶機電集團便開啟了探索中國裝備製造業的艱難航程,經過百年的沉澱,如今已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綜合裝備製造產業集團。如今,王玉祥董事長深刻意識到,新環境為重慶機電帶來了挑戰:一是在行業中低增速的經濟「新常態」下,傳統製造業市場進一步萎縮,產能過剩導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二是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正在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企業轉型升級壓力更大、要求更高、時間更緊迫;三是要素成本持續攀升,產品價格持續下跌,進一步擠壓企業的生存空間。

但他樂觀且自信地表示:「我們認為機遇大於挑戰,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我們正視問題,從五個方面規劃路線,逐步實現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第一是構建智能的人和組織,從而形成靈活、高效、高質量、創新的新型互聯網組織,驅動工業企業發展;第二是實施車間執行系統(MES),利用MES系統提升信息物理融合能力,內部利用工業網絡形成強有力的規模製造能力;第三是實施單元自動化、智能化,結合企業特色,有順序地實施淘汰、改造、升級、新購,提升製造單元,核心是製造裝備和生產線的自動化、智能化;第四是構建系統化工業網絡;第五是建設企業大數據、雲計算中心,構建企業生產數據框架,最終促進基於大數據、雲計算的問題解決、企業決策、預測和創新,提升生產效率,充分利用資源,並實現綠色發展。

科技創新引領 打造核心競爭力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重慶機電提交的年終成績單上,有一組數據引起業內關注:2015年,重慶機電新產品產值率達到49.9%,同比增加8.9%。靚麗的成績單,與重慶機電營造的創新制度環境和氛圍分不開。

近年來,重慶機電頂住經營壓力,加強了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產業創新、經營創新、管理創新。通過持續創新,推動公司較好地完成了年度的經營目標。風電葉片新增訂貨及銷售收入雙雙突破10億元,創造了歷史新高;綦齒公司新能源變速器全年銷量超過8,000台;水泵公司核泵新增訂貨達20台、共計4,000萬元;水輪公司的老撾2.87億元EPC項目順利簽約,推動了公司從單「製造」向「製造+服務+集成」產業鏈延伸發展的新模式。

提起技術創新,王玉祥如數家珍:在產品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方面,重慶機電旗下的重通集團的風電葉片迅猛發展;在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及經營創新方面,水輪公司由單機到機電總包再到EPC轉型,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的突破;核心技術創新方面,有水泵公司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核級泵系列,有重通集團大型艦艇空調核心技術的成功研發等,都填補了國內空白......

其實,重慶機電技術創新之路早在五年前,就走在業內前端。2011年,子公司重通集團在風電行業大調整、大蕭條的背景下,毅然投資收購吉林大安晨飛風電公司,進入風電葉片製造領域,而後陸續建立內蒙古、甘肅、江蘇等生產基地。重通集團陸續投資開發了2MW葉片、2MW加長型葉片、弱風區2MW葉片、2.5MW葉片等新產品,領先行業競爭對手半年到一年推向市場,不僅贏得了市場先機,而且也獲得了良好的投資回報。

重通集團作為企業轉型升級比較成功的案例之一,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作為標準的傳統製造企業,重通集團主要產品--離心式壓縮機和工業風機,都處在行業產能過剩和目標用戶市場產能過剩,產品市場容量不斷萎縮、產品價格不斷走低的困境中。面對嚴峻的經營發展環境,公司主動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結構調整,以創新引領企業轉型升級,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經營規模從2009年整體搬遷至新廠區時的3.7億元,發展到2015年約15.6億元、經營利潤約5,400萬元,實現了規模與效益的同步增長。特別是近兩年來,重通集團平均增速超過50%,歸結其成功的意義就在於堅持創新和持續創新。

佈局新興產業 推進供給側改革

2015年12月,重慶機電所屬機床集團聯合德國KAPP公司和浙江雙環傳動公司,三方共同投資設立重慶世瑪德智能製造公司,對傳統齒輪加工產業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改造,發展智能裝備製造和自動化、智能製造集成服務,從自動化生產線逐步發展到智能化生產車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而這僅僅是重慶機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縮影--公司還打造大型農業機械產業,實施了機床集團與新疆福保田公司合資組建採棉服務公司,合作研製的「CMJ3-I棉花收穫機」通過新產品技術鑒定,在同類產品中總體上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並在摘錠式採摘、脫棉技術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同時還開展了重通集團與市經信委等組建透平加工中心,推進水輪公司海內外合資合作項目等,這些新產業將逐步成為重慶機電新的經濟增長點。

王玉祥告訴記者,圍繞「中國製造2025」和重慶十大戰略新興產業等戰略佈局,重慶機電出台了《重慶機電2015-2020產業發展規劃》,通過嫁接改造、自主培育、合資合作、兼併重組等方式,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新能源裝備等戰略性新興製造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切實增加滿足市場需求的有效供給。

為提高現有資產的產出效率,結合重慶市去除「殭屍企業和無效資產」的相關政策,重慶機電將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為重點出清無效供給。通過產權轉讓、吸收合併、清算關閉等方式出清個別長期無造血功能的「殭屍企業」,並採取資產出售、打折變現、剝離劃轉等方式,消化部分企業的呆壞應收款、冷背呆滯存貨、閒置設備廠房等低效無效資產。

拓市場營銷 挖掘「一帶一路」市場商機

「一根筷子易折斷,一捆筷子抱成團。」在市場萎靡、價格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在「走出去」方面,重慶機電積極挖掘「一帶一路」市場商機,提出「外抓市場、內抓管理」,董事長、總經理親自跑市場的大營銷體系,目前成效明顯。

為改變以往所屬企業各自獨立,分兵突圍,艱難為戰的獨狼式營銷模式,近年來公司進行營銷大改革,集團總部成立市場拓展部,構建大營銷體系:信息共享平台、集成總包項目運作平台、搭建海外市場拓展平台、搭建新產業拓展和新產品研發平台及產融結合服務平台。

「大營銷體系將按照企業集成打包、搭船出海的模式,通過信息共享、資源整合、組團公關、市場合力、創新研發和產融結合等多種手段,提升集團所屬企業抱團競爭、合力拓展市場的能力,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王玉祥表示。

在開拓市場方面,對一些大型、戰略性的項目,王玉祥親自出面,帶領相關企業,走訪重點用戶,希望能開展或加大雙方合作力度。

與此同時,根據大營銷體系規劃,未來重慶機電將瞄準「一帶一路」戰略,重點搭建海外市場拓展平台。據決策層分析,「一帶一路」戰略中,重慶機電受益的產業包括軌道交通、鐵路建設、通用航空、電力基礎設施、水力發電、核電、貿易與物流、金融和基礎設施建設等。

王玉祥稱,2016年是中國「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公司將繼續圍繞轉型升級、改革和創新驅動三大主題,深化供給側改革,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提升質量效益,嚴控風險,推動公司持續健康發展。其中在國內市場,堅持「訂單為王」、「業績為王」,推行管理層責任包干的銷售策略;優化營銷策略,加強銷售渠道和客戶關係管理;而在國際市場,利用好國家「一帶一路」政策,實施走出去戰略,繼續推動歐洲、南亞、東南亞等市場的開拓,初步建立完成多個國際市場營銷網絡。

相關新聞
重慶機電:深化改革謀發展 持續創新增效益 (2016-05-0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重慶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