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新經濟無人機。新華社
新舊產業混合發力 供給側改革待加強
中共「十八大」後,新一屆領導人面對的第一道考題就是如何應對經濟持續下滑。在「三期疊加」(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消化期)、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中國領導人並未採取強刺激,而是一方面通過短期擴張政策為經濟「托底」,另一方面以全面改革推動從投資驅動向消費主導的經濟轉型。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多項指標呈現復甦信號,產業結構轉型成效漸現,經濟動能也正積極向新經濟和消費轉換,中國經濟猶如一輛混合動力的汽車,在新老動能並行帶動下「爬坡過坎」。專家認為,供給側改革必須加強,中國經濟才能平穩觸底,轉入新增長平台。 ■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
中國力推經濟動能轉換歷時已久,而今一些積極變化開始顯現。今年一季度,雖然增長速度延續下行,但固定資產投資、用電量、全社會貨運量、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等主要經濟指標呈現企穩態勢,相對於傳統經濟,代表新動能的新經濟和消費的表現更為出色。
新興產業投資猛增
從產業結構看,一季度服務業增長7.6%,高於GDP 6.7%的增速,對GDP的貢獻達56.9%;從投資結構看,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均呈現兩位數增長;消費結構也在改善,過去居民消費結構中50%都在食品方面,而今恩格爾系數(編按:指食品支出總額佔個人支出總額的比重)已降到30%左右,信息消費、網絡消費的增長率接近30%。
服務業佔比超50%
從去年內地上市公司業績報告分析,表現最好的經濟部門都是服務型經濟的支柱,包括金融服務、科研、批發零售和衛生行業,而工業綜合企業和採礦業等傳統行業仍普遍虧損。「新」經濟企業,包括住宿、商業服務、信息技術、科研、交通和零售行業的企業,去年平均每股收益為0.48元人民幣,較2014年的0.45元人民幣有所提高。相反,「舊」經濟部門,包括農業、建築業、公用事業、製造業、採礦業和房地產業,去年平均每股收益從2014年的0.35元降至0.33元。
對於當下中國經濟的轉型,國際金融協會主席蒂姆.亞當斯形容與駕駛混合動力汽車有相似之處。新舊經濟「混合驅動」,提供經濟前行亟需的動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認為,「十三五」(2016年-2020年)期間,中國經濟將發生一個很重要的結構性變化,就是工業比重有所降低,服務業佔經濟比重在去年已經超過了50%,而這個比重還在上升。「工業和服務業之間將形成一種新的互動關係,工業的比重有所下降,轉型升級技術含量附加價值迅速提高,也就是生產性服務業的增長,二者相互融合和推動。」
傳統電動引擎齊驅
「當扭矩不足時,不得不切回到更傳統的『油老虎引擎』。不過,一旦經濟有所企穩,將更傾向於使用『更環保的電動引擎』」。在經濟初現企穩之際,近日中央以「權威人士」接受訪問的方式喊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加強、必須作為主攻方向」,「不能也沒必要用加槓桿的辦法硬推經濟增長」,向外傳遞中國經濟轉型的決心。
劉世錦表示,「十三五」期間預計每年經濟增速不會低於6.5%,但增長趨勢將有所放緩。同時,「如果供給側改革能有實質性進展,那麼中國經濟將在這一輪大的調整後平穩觸底,然後轉入一個新的增長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