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 > 正文

「文化孤立」 斷送科研大國

2016-06-20

英國是全球科研大國,但這地位很大程度受惠於其歐盟成員國身份,假如英國脫歐,將失去歐盟提供的巨額科研資助,英國大學將失競爭優勢,科研大國地位或被德國取代。末代港督、現任牛津大學校監彭定康警告,英國大學失去與歐盟的學術聯繫後,人才將流向資源豐厚的美國學府,打擊英國的長遠學術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鍾洲、唐宇廉

科學雜誌《自然》早前公佈民調,顯示83%受訪學者支持留歐。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更警告,脫歐會令英國遭受「文化孤立」。主張留歐的保守黨籍前財相祁淦禮表示,英國脫歐後,歐盟學者將受到英國的簽證制度規限,難以到英國發展。

彭定康上月出席英國大學組織(Universities UK)一項活動時表示,歐盟一直為英國提供優越的跨國學術聯繫,令英國大學能與美國大學競爭,一旦脫歐,英國院校將流失大量頂尖年輕學者,投向提供更高薪酬待遇的美國大學懷抱。對於支持脫歐陣營「Vote Leave」聲稱,脫歐後英國無須每周向歐盟繳付3.5億英鎊(約39.3億港元)預算經費,有關款項可用於高等教育和發展科研,彭定康反駁指,「Vote Leave」每周均承諾會把這筆節省下來的款項用於各種項目,包括資助國民保健服務(NHS)和農民,因此款項全數用於教育的說法不可信。

英較德更依賴資助

除人才流失,學術水平亦面臨危機。英國在科研上手執牛耳,例如2014年展開、總值800億歐元(約7,017億港元)的「展望2020」計劃,其中1/3項目由英國管理,德國則管理29%。正因為英國的領導地位,不少傑出科學家均選擇在英國大學進行研究,例如在美國出生、前年獲諾貝爾醫學獎的奧基夫,以及奪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俄裔科學家海姆和諾沃肖洛夫。

英國在2007年至2013年間,向歐盟繳納54億歐元(約473.7億港元)研究預算,但同時從歐盟取得88億歐元(約771.9億港元)研究創新撥款,僅次於德國,但由於英國科研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較德國低,故英國比德國更依賴歐盟撥款。

留下可用歐盟數據庫

Universities UK主席古德費洛表明,脫歐將導致英國大學生失去與歐盟作學術交流的機會,而且單是牛津、劍橋兩所學府便會失去最少1/4歐盟撥款,嚴重削弱在科研上能力。研究機構Digital Science指出,英國政府若拒絕補充原本歐盟提供經費,英國科研機構對納米技術、林業科學、演化生物學和經濟學理論等研究可能無以為繼。

相反,英國留歐有助吸引頂尖科研人才。位於牛津郡、研究核聚變的「聯合環形加速器」(JET),便是歐盟在英國的最大型設施。此外,歐盟擁有先進研究設備和數據庫,有助進行基因和癌症治療等研究,倫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主任納斯表示,英國若留歐,可從歐盟取得大量研究數據。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