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交易所 > 正文

港交所欲將LME經驗帶入內地

2016-06-28
■港交所希望能將LME的成功經驗複製到內地市場■港交所希望能將LME的成功經驗複製到內地市場

香港交易所自2012年12月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後,已成為有色金屬商品期貨市場的全球領先者。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亦於早前出席LME亞洲年會2016時表示,港交所計劃攜手LME在前海成立大宗商品現貨交易中心,將LME的成功經驗複製到內地市場,積極拓展內地商品市場,並為內地實體經濟提供服務。

去年,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見證下,港交所更與LME簽定合作備忘錄,將互聯互通,通過本港期交所進行交易,引入大宗商品產品。中國市場現時以發展期貨市場為主,在實體經濟市場方面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存在巨額的儲蓄,但絕大多數只是局限於投資房地產和股市,若能將內地大量金融資產引導至安全的大宗商品融資市場上,相信可為實體商品市場提供較便宜的融資成本,這亦是成立大宗商品現貨交易中心的初衷。「我們希望從實體經濟入手,將過剩的金融和產業產能結合,形成中國的價格基準,從而服務實體經濟。」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說。

服務實體經濟

為給內地的實體經濟提供直接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港交所希望能將LME的成功經驗複製到內地市場。目前內地市場擁有大量的資產和過剩的產能,「資產荒」和融資成本高昂的現象亦同時存在,這是內地市場最大的矛盾之一。而港交所攜手LME在深圳前海建立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台,或可將內地過剩的資金、產能與實體經濟巨大的融資缺口進行有機結合,以服務實體經濟。

建立前海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台由港交所發起,獲得深圳市政府的合作,且不排除對方旗下機構也會入股成為股東;港交所亦樂於與內地其他交易所合作,並尋求與上海、鄭州、大連等商品交易中心互聯互通。目前看來,前海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台與內地其它交易中心的區別在於,港交所擁有LME這個強大品牌,有助於未來在內地建立倉庫、物流網絡,以及建立公眾信任,這些將是港交所的突出點。

為應對內地不允許境外交易所在境內設立以境外期貨為交割的交易市場現況,港交所計劃,前海交易平台未來將有自己的倉儲並建立現貨交易量,有望與LME的其它倉庫實現倉儲互認以及倉單轉換,從而實現內地倉儲的國際化。

目現,港交所正與主要倉庫及物流公司商談合作,開展有關建立倉儲基礎設施工作,並尋找合作伙伴。同時。港交所已在組建前海交易平台的資訊科技(IT)系統,預計明年首季可以完成。將來的目標是實現國際內地聯通、期貨與現貨市場聯通。

目前港交所要打入中國的商品市場最大的障礙或是有「自我審查」心態。目前會做好前海交易平台,期望未來倉儲設施可達至雙邊互認,即內地和國際亦認可。他又認為,與內地其他商品交易所可互補不足,相信互相合作將多於競爭。

此外,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期所)或為港交所發展商品業務中最大的競爭對手。目前三個主要的商品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芝交所)、LME及上期所各有優勢,芝交所擁有國際面向及主要服務金融投資者;LME亦遍及環球,但主力為商品實物市場服務;上期所則針對內地的金融投資者。芝交所有能力進入中國市場,上期所亦可發展國外及實物現貨市場,但港交所希望LME能夠早於其他兩個交易所,同時搶佔中國及國際市場,服務到金融投資者及現貨實物需求者的需要。李小加始終認為,在進入內地市場時,港交所須有決心及遠見,去了解中國市場最需要什麼。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