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業是人生終身大事,現屆香港政府將房屋政策視為「重中之重」,大力發展土地和增建公屋。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政府現已物色約150幅具房屋發展潛力的用地,供興建逾21萬個單位。截至今年6月,53幅已完成法定圖則修訂程序,估計可提供約6.6萬個住宅單位,當中逾50%為公營房屋單位。
此外,政府提出多個新發展區和東大嶼都會發展計劃,謀劃本港未來房屋土地供應,可見政府的建屋工作已漸見其型。
硬件配套已成,軟件卻仍未完善。以這些新居屋推售為例,單位本來以市價七折訂價,但直到揀樓日子,相隔竟長達9個月至10個月,其間樓市下調,變相令新居屋折扣減少,實有違對申請人的承諾。多名議員、房委會成員及學者早已提出修正有關問題,但房委會堅決拒絕調整售價,令人大惑不解。公屋聯會主席王坤則認為,首日簽署買賣合約者較以往少,也受折扣削減所影響。
不變通 如何急民所急
須知香港樓價長期高企,最大的受害者便是夾心皆層市民,縱然早前稍稍回落,不少學者仍認為高於正常水平。夾心皆層的入息和資產超出政府上限,一方面無法享受公屋福利,同時面對樓市不斷攀升,更是無能為力,因此價錢較能負擔的居屋,便成為他們的唯一出路。居屋作為置業階梯的重要一環,如果墨守成規不予變通,又怎能配合市民所需?房委會應考慮引入居屋樓價調整機制,盡快縮短訂價與售樓的空檔期,真正協助有需要的市民上車、安居樂業。 ■記者 鄺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