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樹造林措施顯成效 中國保護力度不減
香港文匯報訊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美國當地時間9月4日,在夏威夷宣佈紅色名錄的更新,其中大熊貓和藏羚羊都在名錄中降級,大熊貓由瀕危降為易危,藏羚羊由瀕危降為近危。
據IUCN官網介紹,由於有效的森林保護和植樹造林,大熊貓的隻數已經增加,這意味着中國政府對該物種的保護措施是有效的。但據預測,未來80年中氣候變化將會使大熊貓賴以生存的竹林減少35%,這將可能導致牠們的種群再次下降。中國政府計劃擴大現有的物種保護政策是積極的一步,必須大力支持,確保其有效實施。
調查顯示野生大熊貓增加
據財新網報道,根據中國國家林業局2015年2月發佈的第四次大熊貓調查,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野生大熊貓1,864隻,較第三次調查時增加了268隻。
四川省林業廳野保站的負責人此前表示,即使IUCN調整了大熊貓的受威脅等級,大熊貓的保護力度也不會受到影響。據他介紹,在國內,野生動物保護等級的依據為國務院頒佈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寶大熊貓的保護等級自然是一級。而在國際上,受到各國認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大熊貓列入該公約的附錄一,是明令禁止國際貿易的物種。
藏羚羊由瀕危降為近危
「也就是說,即使IUCN調整了大熊貓的受威脅等級,根據目前國內、國際的法規,大熊貓受保護的等級都不會降低,保護力度不會減少。」上述負責人說。
此次紅色名錄更新還顯示,藏羚羊由瀕危物種降為近危,而與人類基因最為相近的哺乳動物類人猿,其6個種中的東部大猩猩、西部大猩猩、婆羅洲猩猩、蘇門答臘猩猩被劃定為極危,意味着牠們離滅絕只有一步之遙。其餘兩種類人猿--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則是瀕危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