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愛國愛港陣營逆境拚搏取得良佳戰績,成功保持立法會議席的多數優勢,繼續扮演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中流砥柱角色。面對本港政治生態或趨惡化的態勢,建制派議員配合政府施政的挑戰更大、責任更重,更需勇於、善於承擔。此次選舉的結果顯示,傳統反對派放棄溫和立場,向激進暴力抗爭歪風傾斜,最終弄巧成拙,遭支持者離棄;主張「港獨」的勢力,損害香港利益,更加沒有市場。而激進本土勢力急速冒起,未來立法會政爭恐將更激烈,矛盾料將更複雜。面對新局,特區政府需要妥善應對,進一步提升管治能力,採取措施努力改善行政立法關係;同時,奉勸新晉的激進本土派議員,必須依照基本法和香港有關法律履行職責,致力落實「一國兩制」,與特區政府、社會各界攜手合作,兌現競選承諾,從自己做起化解社會矛盾,為市民做實事、謀福祉。
愛國愛港陣營在嚴峻挑戰下仍取佳績,保持優勢,難能可貴,令人欣慰。從反對派策動違法「佔中」開始,到集體綑綁否決政改,再到激進本土勢力策動「旺角暴亂」,本港日趨政治化,社會對立加劇,激進勢力急速抬頭,對建制派選情構成巨大壓力。在選舉過程中,反對派及其幕後支持勢力不斷採取抹黑、棄保等手段,干擾建制派選情。但建制派精心部署,沉着應戰,團結合作,拚搏克難,終於取得新一屆立法會41個席位的佳績,實在來之不易、難能可貴。主要建制派政黨戰績出色,民建聯派出12支隊伍,大獲全勝,更順利完成新老交接;新民黨的參選人高票連任,首次派出參選的新人一矢中的;工聯會取得5席,總得票明顯上升,繼續得到勞工階層的信任和支持,在議會為勞工發聲;同時,有多位建制派獨立人士或中間友好人士成功當選,壯大了建制派實力,擴大了建制派的政治光譜和選民基礎。
建制派是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的核心力量,建制派議員保持在立法會政治版圖中的多數優勢,是香港繁榮穩定的重要保障。可以預期,受日益政治化的社會氣氛影響,隨着激進勢力在選舉中冒起,特區政府管治會承受更大壓力,建制派議員更要義不容辭、敢作敢為,為香港落實「一國兩制」、促進穩健發展保駕護航,全力制止反對派和激進勢力的劣行。
與愛國愛港陣營逆境取勝、保持優勢相比,傳統反對派的選戰結果不佳。李卓人、何秀蘭等老牌政客齊齊落馬,工黨淪為「一人黨」;民協、新民主同盟的參選人均告敗北,面臨「滅黨」危機;民主黨、公民黨選前形勢亦相當不妙,頻頻告急,只是在最後關頭,反對派使出違反法治、侮辱民主的「棄保戰術」,民主黨、公民黨逃過一劫,但也加深了反對派之間的裂痕和怨恨。
傳統反對派在選舉中遭重創,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們面對激進勢力的冒起,不僅包庇縱容激進勢力的違法暴力言行,更東施效顰,對激進抗爭路線亦步亦趨,表達方式、抗爭手法愈來愈激,企圖藉以討好年輕的激進選民,騙取激進選票。可惜,這種左右搖擺的政治投機,兩面不討好,不但換不來激進選民的支持,反而令長期支持傳統反對派的中間溫和選民失望、反感,中間選民用選票狠狠地教訓了傳統反對派。事實證明,作為從政者,不講政治誠信,不堅守立場,為眼前利益左右搖擺,違背選民期望,下場必然是失去選民的信任和支持。
此次選舉結果,還顯示「港獨」主張不受香港絕大多數選民認同。3個在競選期間仍明目張膽宣揚「港獨」的參選人全軍覆沒,其中以「反水貨」聲名鼓噪一時的梁金成,僅僅獲得微不足道的300多票。情況足以反映,絕大多數選民心清眼亮,明白「港獨」是一場萬劫不復的災難,選民不會支持「港獨」分子,不想玩火自焚,摧毀港人安居樂業的香港大家庭。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選舉中激進本土勢力搶了不少傳統反對派的選票,取而代之進入議會。這個結果,預料會導致立法會乃至整個社會的對立更加嚴重,給特區政府的管治帶來更大考驗。特區政府首先應該認真思考激進本土勢力冒起的社會原因,體察選舉結果顯示的選民訴求。有部分激進本土派當選人,長期關注土地問題、房屋問題、社區產業、綠色經濟等議題,在這些議題上贏得了部分市民的共鳴,最後成功成為部分市民訴求的代議士。無論如何,他們是帶着市民的訴求進入議會的,他們反映的民意,不應該被忽視。政府應該有充分的準備,未來進一步加強與不同黨派、立場的立法會議員溝通交流,尤其需要與新晉的議員建立互信,以更高超的政治技巧駕馭複雜局面,以市民整體和長遠利益為出發點,致力改善行政立法關係,爭取可以和衷共濟,共同服務市民、建設香港。
成為立法會議員的激進本土派人士,已經是建制架構的重要成員,肩負着選民求新求變的厚望,更應該懂得,選民支持自己晉身立法會,是希望運用議會的力量建設社會、服務民眾,而非利用議會製造政爭、撕裂社會。任何激進的言行,並不符合選民利益,與選民的期望背道而馳。
同時,任何人士作為立法會議員,都應履行憲制職責,擁護「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區,不主張、不支持放任妄為、訴諸情緒化的暴力言行,更不應主張、推動「港獨」,而應堅持以理性務實的議政作風,與政府求同存異,與市民共同合作,解決困擾香港多時的深層次矛盾。只有這樣,才對得起選民的支持,不負立法會議員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