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曉菁)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鋼鐵行業的改革勢在必行。中國中冶(1618)總裁張兆祥昨於業績會上指出,環球冶金行業處於調整期,內地重點開展鋼鐵行業的結構調整,去產能「任重道遠」,公司冶金工程的收入佔比已按年下跌,未來幾年會着力於非鋼鐵業務的拓展。
張兆祥分析,供給側改革牽涉內地整體經濟結構,「鋼鐵行業很不幸成為總產能過剩的行業」,整個鋼鐵業產能接近11億噸,產量接近8億噸,總產能過剩接近30%。除去產能、國際產能合作外,他認為鋼鐵業還需要提質增效,其實某些特殊的金屬材料,內地還需要大量進口,其中一定有發展的機會。
對於公司的冶金業務,張兆祥指出,上半年只佔工程承包總額的29.8%,第一次低於30%,雖然持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但在業務結構中佔比已經下降,新簽合同佔比只佔不到11%。未來公司會在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和地區拓展鋼鐵企業,例如越南、馬來西亞等。
五礦重組3年內完成
談及與五礦重組的計劃時,張兆祥表示,有信心3年之內可以完成。他稱,「是國內第一次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進行重組改革」,中冶集團與中國五礦重組可以發揮協同效應,公司目前的短板是不夠國際化,希望借助五礦集團的國際平台,大力推動海外業務的發展。房地產業務方面,張兆祥表示佔集團整體收入約10%,但毛利率高於30%,在整體利潤有重要貢獻。將來公司會繼續發展相關業務,但不會變成單純房地產開發商。